提起“烟火气”,农贸市场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是保障民生,展示区域发展、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窗口。
“看到众人买菜,感到一阵阵的温暖,是由热爱生命的群众发出的。”作家蔡澜笔下的温情,正在古荡菜市升腾流转。这个历经29年风雨的老市场,是杭州最早的五星级农贸市场之一。
浓郁的咖啡香、丰富的街边小吃……西湖区“一菜一早”民生工程改造后,古荡菜市以其别具一格的外立面和复古元素,蜕变为“可穿旗袍逛菜市”的综合性商业空间。
走进古荡菜市,电子大屏实时滚动菜价与交易动态,统一配备的智能电子秤让价格透明如镜,食品安全检测室的入驻让居民吃得安心。“菜市场,首先要保障的是‘家门口’吃菜和食品安全两个问题。”古荡菜市负责人郁红梅说,硬件升级的背后,是对居民“菜篮子”工程的承诺。
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在四楼的共享食堂里弥漫。“居民刚买好的食材,可以在楼上统一加工,仅收取部分加工费。”郁红梅介绍,结合周边居民需求,这里亦成为同事邻里间交流的温情空间。
让老菜场焕发新活力,注入年轻血液尤为关键。来自东北的90年小伙马野,经营着一家水果店。半年多来,店铺积攒了一批经常光顾的熟客,而古荡菜市融洽的氛围也让他找到了“第二家乡”的归属感。
眼下,像马野这样的90后摊主,在古荡菜市的占比达23%。“欢迎年轻人把‘菜场’当‘职场’。”郁红梅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菜场不仅是买卖之地,也是年轻人梦想的孵化场。”目前,古荡菜市营业额同比增加30%以上,日均销售额达40万元左右。
菜市之外,古荡的烟火气依然浓郁。在古墩未来社区,68岁的孔阿姨步行5分钟就到达了新建成的“食康养”综合体。该综合体为西湖区首个,集聚了幸福食堂、公益健康馆和百姓健身房,实现“食康养”闭环服务。“我们结合社区全龄段居民需求,将养生、健身、餐饮空间一体化,让居民生活更便捷。”古墩社区党委书记朱娴说。
当科技融入市井生活,城市服务迎来新的提升。在古荡街道金秋家园,四足机器狗“小西”成为老年人的“团宠”。“这是社区探索智慧养老的新尝试。”金秋家园工作人员介绍,“‘小西’掌握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今后还将持续升级,开发用药提醒、预防走失等新功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古荡街道,愈来愈多的民生服务新场景,正在承载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的现代化生活空间里发生。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