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前庄村的梨园里,沉甸甸的蜜梨压弯枝头。正在采摘的梨农张水根满脸笑容:“今年雨水足,梨子个头大、甜度高,1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这个曾藏在深山的“土宝贝”,历经20余年培育已成长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明星果”。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鸬鸟蜜梨逆袭的背后,是余杭以品牌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
2000年,鸬鸟镇被命名为“浙江省黄花梨之乡”,随后注册了“天堂鸟”牌蜜梨商标;2012年,鸬鸟蜜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这意味着,鸬鸟蜜梨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无疑是更广阔市场的入场券,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如何将地标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梨农打开共同富裕大门的“金钥匙”?
首先,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余杭区选择以标准化培育提升蜜梨品质,增强品牌辨识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是率先开展蜜梨标准化种植的公司之一。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鸬鸟镇前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蜜梨。但因种植方式的差异,使得蜜梨大小不均、品质参差不齐。”三水果业相关负责人回忆称,该公司不仅参与制定了余杭区级地方标准《鸬鸟蜜梨生产技术规程》,还联合浙江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所获多项专利成果让全镇梨农免费使用。
在标准化生产与技术共享的“双轮驱动”下,鸬鸟蜜梨实现了从“分散种植”到“集群发展”的转型升级。鸬鸟蜜梨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度产值达到1249万元。
随着蜜梨深加工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梨膏糖等衍生产品也凭借独特风味打开了海内外市场。从枝头的鲜果到货架上的产品,每一环都承载着消费者对“地域好味”的信任。
今年,前庄村被列入杭州市首批“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试点。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电商培训等职能,聚焦蜜梨流通、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环节,给该村量身打造了一套“食安共富”方案。
为此,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逐户开展“净厨”提升指导行动,推进规范化管理与安全标准同步提升,助力鸬鸟镇打造“鸬鸟二十四宿”民宿IP;同时,依托鸬鸟食品产学研实验基地,开展研学体验、科普宣讲等多元活动,让游客对“食安共富”更加可感可及。
眼下,2025鸬鸟寻蜜季已经启幕,余杭区正持续深化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蜜梨上市期间,我们全面推进‘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让每一位来鸬鸟的游客,既能尝到蜜梨的甜,也能感受到‘食安余杭’的坚实守护。”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