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
今日宜纳凉
高温天来袭
绍兴人有专属的去暑“凉方”
防空洞、地铁、书房(图书馆)
拿捏“桑拿天”的夏日消暑
古城3处防空洞纳凉点将开放
绍兴的古城保护,在“地上”,也在“地下”。
古城内存在着一座深20米的“地下城”,即绍兴的人防工程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绍兴市先后修建了以府山、塔山、蕺山三山为中心的坑道工程,串联着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徐渭故里,是古城内保护良好的地下旅游资源,全面展示了人防历史成果和古城文旅风采。
地下人防工程
“让洞于民”,如今防空洞已“变身”为市民避暑纳凉点。据悉,自7月10日起,蕺山、越王城、府山北口三大人防工程将免费向公众开放,总面积达5250平方米,新增2150平方米,更多市民可共享这份“高性价比”的夏日福利。
蕺山纳凉点
防空洞纳凉点开放时间将覆盖整个酷暑期间。自7月10日起至8月31日,每天上午10点至晚上9点,市民都可以前来避暑纳凉。不过,如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视情临时关闭各避暑纳凉场所,大家计划前往避暑纳凉时,请务必关注天气变化和相关通知。
防空洞纳凉点不仅是应对高温的“物理降温” 之所,更成为市民社交休闲的“文化客厅”。今年各避暑纳凉场所按照“五通八有”的标准进行配置,即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IPTV、通WIFI网络,有茶水、有桌椅、有书报、有温馨提示、有纳凉须知、有防暑药品、有宣传内容、有公益活动。
不管外面气温多高,防空洞里都能秒变25℃的清凉天地。老街坊们在这里聊天、下棋、打牌,享受着夏日的悠闲时光。
人防工程纳凉点
✅蕺山人防工程纳凉点
地址:环城北路620号,蕺山公园停车场旁,环城北路立交桥下,紧邻蕺山公园
✅越王城人防工程纳凉点
地址:偏门直街75号,绍兴博物馆西北首
✅府山北口人防工程纳凉点
地址:环山路27号,友好会馆后侧
温馨提示:塔山人防工程目前正按计划进行封闭升级改造,今年暂不对外开放,敬请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避免跑空
绍兴地铁早早为市民开好了“凉方”
夏日酷暑,绍兴多个地铁站设置了纳凉点,成为炎炎夏日市民游客的避暑胜地之一。
这是绍兴地铁开放纳凉点的第三年,与往年相比,今年1号线的纳凉开放时间提前,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0月8日。纳凉点的开放时间与车站运营时间同步,方便市民游客随时前往纳凉。
今年,1号线沿线的纳凉站点数量增加至14处。其中,古城范围内的纳凉站点为城市广场。各纳凉点均位于站厅非付费区,无须购票即可进入,也不影响其他乘客通行。通过设置醒目标识牌与导向指引,乘客很快就能定位清凉区域。此外,为保证纳凉的舒适度与体验感,目前每个纳凉点都精心配置了舒适座椅、免费饮用水、杂志书刊,还贴心准备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书中自有清凉地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有道是心静自然凉,酷暑难耐,不妨在书中寻觅一处心灵的避暑胜地。
一进入暑期,图书馆开启“夏日清凉模式”,26℃恒温、冷气充足、WiFi管够、插座自由,堪称夏日“续命圣地”。
孑民图书馆位于书圣故里历史街区西南侧,是纪念蔡元培诞辰155周年,以其号“孑民”命名,与蔡元培故居毗邻。孑民图书馆注重与蔡元培故居的“新旧交融与碰撞”,通过设置水院、东侧外墙的镜面,反射和映衬“历史与当代”,从而呈现出“以墙为纸”“以石为画”的东方文化意境。
馆内,静谧的书架间,每一本书都像一扇窗,通向不同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旅行,在思考中成长,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炎热。
城市书房也是一处优质的“文化避暑地”。
百年前,徐树兰捐银三万余两,打破“藏书不示人”的旧习,开创了公共藏书的先河;百年后,以“树兰”为名的城市书房,镶嵌在城乡肌理中,成为市民的精神驿站。
在家门口的树兰书房,寻一个喜欢的角落,安静地享受独处的清凉时光,在酷热的暑期,让自己的心灵享受静谧时光。
古城内树兰书房
✅迎恩门馆
地址:迎恩门风情水街招商中心旁
✅阳明主题馆
地址:人民西路300号
✅越子城馆
地址:偏门直街169号
✅越都社区馆
地址:井巷18号内
✅纵向馆
地址:上大路11号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正式启幕。民谚“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既高温炎热,也降水增多,甚至可能出现大暴雨、雷击等现象。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此外,民间素有小暑晒伏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各种漂亮的服装。人们相信,此时是一年中阳光最好的日子,将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晒到外面,可以去湿、防霉、驱虫防蛀。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