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浙江有礼 德润越地”市域文明新实践,助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市,加快走出一条具有绍兴辨识度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路径,7月2日,由绍兴市文明办、绍兴市文明指导中心主办的2025年绍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的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通过路演的形式,共同展示成果、交流经验,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新活力。
共绘文明绍兴新富美图景
本次参加展示的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现了绍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活力与丰硕成果。
如越城区的“开放麦”理论宣讲文明实践项目,深入打造“80后”“90后”年轻人和“00后”新生代主打的“古越新声”青年理论宣讲品牌,将开放麦、莲花落、相声等喜剧形式融入基层宣讲工作。累计创作原创脚本200余个,开展宣讲近1500余场,听众超5万人,制作宣讲短视频200余条,点击量突破10万+。
柯桥区的“越风有喜,醉爱柯桥”文明婚礼项目,旨在聚焦婚俗改革痛点,借助文化赋能、资源整合、公益反哺三大路径,推动文明婚礼实践落地见效。依托柯岩街道叶家堰居文旅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核心场地,于今年3月15日、5月24日举办两场文明婚礼,以运河风光为背景,取消奢华布置,通过 “简约仪式 + 文明礼包”“乡厨特色菜 + 余餐公益捐赠” 等设计,开创绍兴文明实践中心办婚礼先例。
上虞区的“大象妈妈”文明实践项目,旨在有效缓解现代母亲因家庭教育责任泛化、社会角色多元化及教育竞争加剧引发的“母职焦虑”与自我认同危机。项目以“互助解忧”为核心理念,在试点学校设立“大象妈妈加油站”,在社区建立“大象妈妈工作室”,作为固定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家长圆桌会、沉浸式互助沙龙等,在具体场景中化解亲子冲突。
诸暨市的“庄园下乡”助力共富文明实践项目,以“庄园下乡”自媒体平台(粉丝超12万)为枢纽,吸引8000余名青年志愿者返乡参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吾欣公益等平台,实施“青春筑梦·扶智兴农”等项目52个,培育“乡村CEO”、专业社工、公益主播等复合型人才30名,推动青年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参与基层治理实践。
嵊州市的越剧传唱文明好声音文明实践项目,旨在构建涵盖理论宣讲、文明倡导等主题的越韵作品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专业化团队,通过教学视频、线下教唱等形式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形成“专业引领+群众参与”的可持续传播机制;依托绍兴数智礼堂平台与线下展演,打造“越剧+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扩大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示范效应。
新昌县的“万人进城看大戏”文明实践项目,旨在缩小城乡精神文化差距,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偏远山区百姓通过“坐文化大巴、赏文化大戏、品文化大餐、逛文化地标”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项目目前已开展18场,覆盖12个乡镇、130余个行政村,惠及群众超2.8万人次。
擦亮市域文明新实践品牌
本次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以群众需求和社会关切为导向,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工作内容,设置理论宣讲、助力共富、移风易俗、暖心服务、文化惠民等五大类别项目。
在路演现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代表依次上台,通过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背景、实施方案、规模成效及社会意义等,生动呈现了文明实践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助力共同富裕、融入社会治理、办好民生实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项目代表陈述完毕后,评委们根据项目目标、管理规范、项目成效、社会影响、路演表现5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并打分,最终评选出金奖8个,银奖10个,铜奖12个,优秀奖5个。
本次活动邀请了相关专家对项目开展指导与点评,他们表示,此次参与展示的文明实践项目主题分明,温暖人心,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要紧扣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突出文明元素,体现社会参与性,最终展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区域文明意识的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绍兴市十分重视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实施文明实践项目培育行动,重点培育推广一批融入高质量发展、助力基层治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可持续、示范性、实效性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文明实践项目。去年以来,经广泛征集、专家评审,首批92个项目被纳入绍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库,对这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辅导,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作者: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