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走到名人广场,太开心了,还有志愿者给我们理发,请我们喝冷泡茶。”近日,家住城南的林大伯在名人广场散步时,被这里举行的“爱聚邻里,共建和谐”公益志愿服务集市所吸引,在享受了一番爱心服务后,他赞叹道。当天的志愿服务集市上,有“越汤汇”的技师给市民按摩,“脸博士”的工作人员为老人量血压,还有口腔检查、理发、茶艺、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10多个门类的志愿服务。
“前来摆摊开展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我们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的会员。”越城区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会长杨力告诉记者,他们在城南创业或生活多年,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做志愿服务,回报社会。这场活动只是他们参与的无数志愿活动中极为普通的一次。
80后重庆人张祥洪,早在1996年就来到城南创业,以建筑小工为起点,现在,张祥洪在城南开着一家面积600多平方米的饭店,专做绍兴菜,开业多年来生意很不错。此外,他还有一家建筑公司。
“因为我在绍兴生活得不错,我的叔叔和一些邻居都随我也来到了越城,其中有一半人在我这两家企业里工作。”张祥洪告诉记者,城南外来建设者人口占比非常大。早在2012年,城南派出所建立绍兴市首支外来人员义警组织“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并在民政部门注册。会员均是居住或创业在城南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外来建设者。
“我们这支队伍,对城南很有感情。20世纪90年代来到绍兴的时候,城南还多是田地,我们是看着城南新村、高立大厦建起来的。”张祥洪说,现在城南好多大厦,他在创业之初都曾挥洒过热汗,对城南有一种特殊感情,因此首次买房是在城南,前几年改善住房大家还是选择在城南一带。城南已真正地成了他们的新家。
这些先期到来的前辈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绍兴的飞速发展吸引着更多外来建设者纷纷“筑巢”于此。杨力和妻子余朝芳不仅把兄弟姐妹带到绍兴来创业,还把邻居的孩子也带到自家店里工作,他和妻子时常与这些年轻人打成一片,鼓励他们在城南扎下根、存下钱,不少员工都已在城南安家乐业。
随着队伍的壮大,“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几乎每年都会投身公益。杨力告诉记者,在绍兴打拼多年,一方面“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协助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做好治安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也成为城南外来建设者的共同家园。这次协会刚完成换届选举,新班子马上就组织了这场公益集市回报市民。
四川阆中女青年尹珍,是稽山公园半隐茶楼创建人,为了做好这次志愿服务,她早上4:00就起床用福鼎白茶制作冷泡茶。她告诉记者,在绍兴创业11年,非常喜欢绍兴,希望用茶艺为大家服务。
据了解,当天有来自8个省份、10多个不同行业的30多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有90后,也有80后、70后甚至60后,他们耐心、诚挚的志愿服务,让市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做公益集市、摆凉茶摊、看望困难群众等,这些好事我们常常都会去做。”杨力表示。据介绍,“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目前已是第五届,现有60多位会员,成立13年来共组织了100余场志愿活动。
“‘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的出现,促进了城南一带的和谐发展。”城南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组建“新城南人和谐促进会”并发挥作用,正是对“枫桥经验”的活学活用,这些在城南安居乐业的建设者,还为绍兴带来了大量净流入人口,不仅自己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还把亲戚、老乡带到城南来发展、工作,让更多的外来人员在此扎根下来。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