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南蒙自市农民在采摘蓝莓。 资料图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温润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种植蓝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蒙自市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品种研发、设施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集散、社会化服务,全市设施蓝莓种植发展到4.8万亩,蒙自市也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
产业园建设以来,蒙自市聚焦打造“全球蓝莓产业高地”目标,重点实施标准化种植基地、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支撑、联农带农益农示范和绿色发展转型等五大工程,不仅实现了蓝莓产业从无到有,而且形成蓝莓品种研发、选育扩繁、基质生产、设施种植、分拣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链条聚集格局。目前产业园汇聚全球蓝莓专家,种植L25、L32、POP等领先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同时采用散射膜温室、信息化种植管理、耐特菲姆脉冲灌溉技术,配备全球顶尖水肥一体智能设备和智能化分选线。
在佳沃集团旗下红河佳裕蒙自蓝莓产业示范园,无土新型种植的一排排蓝莓树在盆中茁壮成长。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根据感应系统监测到的光、热、雨等气候要素,自动对大棚进行开关并进行精准灌溉,实现对蓝莓的精细管护。在红河(国际)蓝莓示范区,全基质栽培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温、光、气、水、肥、病虫害及蓝莓生长全作物周期指标全程监控和标准化数据采集,建立起完善的操作管理平台。
销售环节,产业园建成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采用全程冷链运输,确保蓝莓在48小时内以高品质、低损耗的状态到达全国各大城市消费者手中。同时,蒙自蓝莓还走出国门,远销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此外,蓝莓深加工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蓝莓酒、蓝莓酱、蓝莓果干、蓝莓蜂蜜等系列产品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了蓝莓产业的附加值。
蒙自云科创现代农业科技公司从2019年开始种植蓝莓,目前设施栽培面积达1000亩。公司负责人赵崇军说,蒙自市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所以蓝莓有上市早、单产高的特点,产果期可从11月延至次年5月,与进口果形成错季。在设施栽培管护到位的情况下,亩产量1.5~2吨,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而且基质栽培蓝莓,定植7个月就可产果,所以在产业园引领下,产业很快就发展壮大。
而且,产业园从“大产业、小果园”“大基地、小农户”“大市场、小果农”的状况出发,着力探索“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国有公司”紧密型利益联结合作机制,创新实践“孵化家庭农场622联农带农机制”和“合作种植”“提点分红”“众筹共建”等“622+衍生模式”,共发展合作种植9000余亩,使政策兜底户、致富带头人、偏远困难农户和村集体能够深度参与产业,共享红利。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汪政银介绍说,“622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民站在产业价值链的“C位”,推动农田向农场转变、农户向农场主转变。具体由农户投入土地、大棚、农资用品并负责日常管理,村集体企业负责购买灌溉设备、棚膜、地布、基质、基质盆、苗木,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苗源、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分配。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4.8万亩蓝莓增加地租收益约1亿元,务工收益约7.2亿元,联农带村合作分红1.8亿元,带动88个村委会和约2万户6.5万人增收。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