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最后一块麦田完成实打测产,青岛今年夏粮丰收的图景正式定格——120个符合条件的种粮主体中,7个地块亩产超800公斤,即墨区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的示范田以886.9公斤亩产刷新纪录。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青岛以“技术筑基—示范扩面—智能提效—政策保障”为脉络的系统性探索,让夏粮丰收的根基扎得更稳。
在莱西市的观摩现场,黑色滴灌带如同田间的“血管网络”,正将水分和养分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雯算过一笔账:精准滴灌技术能节水30%至50%、节肥20%至30%,每亩节省人工成本150元的同时还能增产10%以上。这种“水肥同施”的模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上应用。
青岛构建起“十百千”示范体系:10个万亩先行区、100个千亩示范方、1000个百亩示范点,三级包联机制让技术从纸面落到田间。即墨区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示范田就是缩影,从选“青农7号”良种到应用“一喷三防”技术,全程有农技人员跟踪指导,亩产较去年提升20%。
麦收时节的西海岸新区大场镇,5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穿梭,机手姜永战驾驶的设备每秒能“喂”入10公斤粮食,减损率仅达到0.5%。“三夏”期间青岛投入18万台(套)农机,7000台小麦收割机与1万多台播种机高效配合,54支应急服务队随时待命。更亮眼的是智能装备的普及:2500台北斗导航拖拉机划定精准轨迹,2000多台植保无人机织密防护网,30余台(套)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在演示活动中亮相。
“政府买单的‘一喷三防’,让合作社4万亩地每年省32万元。”平度种粮大户王玉芹的账本很清晰,除了每亩60元的技术补贴,今年她的4000亩麦田还享受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小麦亩产达1500斤。青岛今年争取中央资金1555万元,市本级落实1500万元资金实现“一喷三防”全覆盖,争取中央补贴4.7亿元、农业防灾减灾资金1250万元,3117万元专项择优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政策“组合拳”不仅降成本,更能激活力。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