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破壁

2025-07-04 19:56

来源:

艺术家厚积薄发,年轻人也开启了天马行空的探索。

不久前,浙江美术馆的“七十二变——中国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吸引观众纷至沓来。三楼的8、9展厅,悬映的正是壁画系学生的作品。

是壁画,又不仅局限于壁画。

《榕窗遗梦》系列,是东方壁画工作室研究生陈晓彤的作品,她以非遗剪纸技艺为载体,提取了故乡福州传统建筑窗型和窗棂纹样作为基底,用有色透明的亚克力块叠加模仿壁画中矿物颜料的点染;在《家园》系列中,东方壁画工作室研究生吴虹颖以岩彩、石塑黏土、塑料等综合材料,将自己考察龟兹壁画时学习的传统纹饰和现代工业场景相融合,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家园;酪素坦培拉作品《南山路》,描绘的是作者在雾天的南山路骑行时,被镀上一层雾茫茫的树林屏障带来的视觉冲击……

“这届壁画系作品,更多反映小我在时代变迁中的认知,有以坦培拉叙事,有以东方壁画形式穿越历史。”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总结,翻阅毕业展画册的打样,有种被绘画打动的感觉,能看到一种具体的情绪。

距离展厅一墙之隔外的广场上,研三学生伍子婳和同学合租下艺术市集的摊位,售卖小幅水彩和一些作品“周边”。

作品《种群故事之初春》,回归壁画最原始的材料:泥。“这是一首对初春的赞歌,远看是一片萧瑟的树林,近看才发现有嫩绿的新芽。”这个长沙女孩已经在国美壁画系就读了7年,在城市待久了,开始向往乡村的恬静风光。

而在《南山路》作者、研三学生叶磊杰看来,传统绘画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学习和感悟前人取得的艺术成果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但不能被禁锢,否则就会变成“面壁者”,“我们应该先广纳和吸收传统绘画中的技法和法理,再结合当下的文化、社会的现状和自己的生活,创造出符合当下时代审美且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这些跨越时空的艺术尝试,正在重新定义“传统”与“现代”的边界。

“壁画,始终是与时代同步的,我们今天所说之‘壁’,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宫殿、庙堂甚至石阁,而是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贺亮认为,当代壁画不是一种大型综合性艺术,直接绘制于建筑物空间和界面,应该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将壁画艺术融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美育等实践中,使之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尽可能多地带学生到实地、到现场去,亲眼感受传统壁画带来的震撼,在具体的实践和项目中增强本领。”

回到就业的现实问题,这些壁画系毕业生的回答出奇一致的坚定。

“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坚持画下去。”“可能会先成立一个工作室。” “总之,我不会放弃画画的。”

当矿物质颜料与像素粒子共舞,当千年纹样遇上街头艺术,一场跨越时空的色彩复兴悄然兴起。我们追问:是技术在传承文明,还是文明在重塑技术?

答案,或许仍然藏在那些从未停歇的画笔里。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