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画壁

2025-07-04 19:55

来源:

壁画,因其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被学者称为“历史的画卷”。

考古学家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发现了大量以动物为主题的壁画,时间可追溯到大约四万年前。中国壁画艺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壁画,再到魏晋隋唐时期的墓室、石窟壁画,以及宋元时期的寺观壁画等。

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把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叫作“画壁”;在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和李诫的《营造法式》中,也以“画壁”一词界定建筑壁面绘画,或单指在壁画作画时所需要制作的特殊泥基底地仗。

之所以唐宋画论中使用“画壁”而非“壁画”,是因为在古代画论中对壁画作品的记述都有相关建筑的具体信息。可以说,“画壁”一词,包含了其与建筑的关系。

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赞看来,中国古代壁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石窟壁画以大众较为熟悉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等为代表,经历千年仍然灿烂夺目,称誉世界;寺观壁画,顾名思义,绘制于宗教场所,如山西高平开化寺、芮城永乐宫、北京西郊法海寺等地;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保存于地下,如唐懿德太子墓、唐章怀太子墓等。三种类型主要取决于壁画所绘制空间位置的不同,无论从壁画绘制的形制,还是其绘制内容,抑或是地域性的绘画技术上看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如果说古代壁画展示了震惊世界的精湛技法和文化内涵,现代壁画则为人们开启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银翼起落,如这座城市的脉搏生生不息。即便行色匆匆的旅客,也很难不被候机楼内恢弘的壁画群吸引。1979年,这些壁画以惊雷之势,劈开了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苍穹——艺术家们以民族魂魄为彩,泼洒出“20世纪的敦煌”。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文化艺术事业迈入新阶段。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首都机场壁画作为由国家授权的大型壁画创作项目,于1979年9月26日落成。

宽阔明亮的空间里,艺术家们直抒胸臆,奋力创作。包括张仃的《哪吒闹海》、袁运甫的《巴山蜀水》、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肖惠祥的《科学的春天》、祝大年的《森林之歌》、张国藩的《民间舞蹈》和李化吉、权正环设计的《白蛇传》等壁画作品一齐亮相,选材自由奔放,形成百花齐放之势。

这些以重彩、丙烯、陶瓷、陶板、刻绘等多种表现形式、材料多样、公益性突出的壁画,创新拓展了传统“壁画”的范畴。从仅限于绘画领域,拓展至现代工艺材料的领域,新造型技术和造型观念使得壁画概念实现了首次扩充,被《人民日报》评价为“标志着具有优秀民族传统基础的中国壁画的复兴”。

艺术走出了象牙塔,在中外游人如织的公共空间内展示,引发激烈争鸣。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国纷纷掀起了“壁画热”,各地火车站、博物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都有了对壁画的需求。此后10年间,据粗略统计,全国各地已上墙的壁画有近千幅。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