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看陆游。我很喜欢陆游。以前人们都说他一生写了一万首诗,根据现在的统计,是9800多首。这么多作品,把他人生和心灵各个方面完全披露出来。如果我们想知道陆游心中是怎么想、怎么感受的,读他的诗足矣。陆游的诗,为自己画了一个绝对真实的自画像。
陆游第一个形象是爱国志士,他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诗歌以前在学术研究中有点受到轻视,觉得他把重复的主题说得太多了。南宋时候,半壁江山被金国占领,南宋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收复失土,陆游终身为之呐喊,这正是时代最强音。
他的心态如何披露呢?有很多这方面的名作。例如《金错刀行》就把爱国志士的心里想法表现得非常充分。这首诗从“黄金错刀白玉装”,写到自己“丈夫五十功未立”,再到“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感慨。
此外他也很关心民生疾苦。他在送孩子去当地方官时候写下《送子龙赴吉州掾》,“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这表现出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官员,也是一位慈祥的老父亲。
陆游表达最好的,还有爱情。他写了20多首和沈园相关的诗,表现出他对妻子唐氏的真挚爱情。古代五言诗、七言诗中,写爱情的好诗不多,宋代尤其少。因为宋代诗词分流,关于爱情题材一般都用词来写。读《沈园》,我们看到一个深情的丈夫形象。其中一首写道:“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唐氏和他做夫妻一共没几年,当时已经去世四十年,沈园的柳树都老了,树犹如此,人更加经不起摧残。陆游觉得自己也快要成为一抔土,可看到沈园还是要伤心。清末评论家陈衍曾经这样评价:“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
说到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是南宋末年一批爱国主义诗人的代表。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9)十二月,屡败屡战的文天祥在潮州五坡岭被元军俘获。次年正月,元军围攻崖山,逼文天祥作书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月,崖山沦陷,陆秀夫背负帝昺蹈海殉国,南宋亡。不久,元军将文天祥押往大都,投入监狱。此后接近三年的岁月里,元人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进行劝降,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此时宋朝已经灭亡,元朝已经统一天下,留梦炎等宋朝旧臣早已出仕新朝,抗元复宋的事业已成明日黄花,但是文天祥坚持不降。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文天祥始终坚持,决不屈服?我们可从他的言论中寻找答案。至元十八年(1281)五月,也就是在文天祥入大都狱的第二年,天祥作《正气歌》以明志,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全诗共60句,可分四段。《正气歌》是诗人平生积储在胸中的浩然正气自然酿成的作品,它气势磅礴,情感深挚。阅读《正气歌》,可以明白什么是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可以坚信中华传统文化具备充沛的精神力量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至于杀身成仁。《正气歌》虽然是文天祥个人的作品,但洋溢在诗中的浩然正气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最后说说我对宋诗的基本看法。宋诗和唐诗的关系,民间和学界都有很多说法。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话,毫无疑问首选唐诗。但我反对“好诗都被唐人写完了”这个流行说法,我认为宋诗也很好。春兰好,秋菊也好;唐诗好,宋诗也好。宋诗的好,在于和唐诗有不同之处。并非宋人有意要追求新意,而是唐诗以后,不得不变,宋诗一定会发展到另一个倾向。
对于现在读者,宋诗的意义是非常真实、准确、生动地披露了诗人群体、士大夫群体的心态。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要表达什么?我们读诗就能清楚地明白,这是我们理解古人、理解传统文化很好的渠道。
我建议读者朋友,当然要多读唐诗,也要多读宋诗,特别是要读大家,比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以及文天祥。文天祥的《正气歌》真的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把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的情怀表露无遗,非常准确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诗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文本。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