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风节和道义精神是从范仲淹开始的,他是开创一代士风的人物。范仲淹进入政界后体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士大夫人格风范。他觉得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服务国家和百姓。他的想法也表现在创作上,他毫无隐讳地表达内心的政见和想法。范仲淹在《答梅圣俞灵乌赋》中写道:“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赋灵乌。”这展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政治风节。
在古代,通常会认为议论用古文来表达,诗歌则是用来抒情的,诗歌体裁不太适合用来发表议论。但在宋诗中却常常可以看到议论的表达。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被贬后在《镇阳读书》中写道:“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他在诗句中通畅地、毫无隐讳地表达政见。
王安石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政见主要是通过古文来表达的。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他写道:“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理论根据源自孟子的思想体系,源自纯粹的儒学思想理念。
他写过一首诗叫做《孟子》,里面写道:“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展现了他对于儒家学说的皈依。
我们再看他的另一首诗《商鞅》,里面写道:“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显示了他对法家思想的态度倾向。结合阅读古文和诗歌,可以看出王安石的真实一面——既受儒家也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作为政治家,王安石高风亮节,为人正直。他与司马光政治主张南辕北辙,但在个人品德方面,两人却相互欣赏,相互钦佩。
在做宰相之前,王安石在《龙泉寺石井二首》其一中写道:“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展现了他想要登上高位,渴望施展抱负、造福百姓的政治情怀。
而在《东轩笔录》中,他又写下:“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当他即将登上宰相之位,便已经开始思考归隐之日,展现出超然物外、不恋权位的淡泊之心。通过阅读古文能够了解王安石的治国理政之道,而阅读宋诗则更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