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这个夏天,茅洋有戏!

2025-07-04 15:18

来源:

在蝉鸣中“浪饭花”,在晚风里“看社戏”,是刻在绍兴人基因里的夏日记忆。近日,一场生长在田间地头的民俗大戏,重新唤醒运河与古桥的活力和人气。

盛夏的晚霞中,越城区陶堰街道茅洋村热闹非凡,《运河风情 茅洋有戏》的第一次展演正式开演,运河的波光与戏台的灯光交相辉映,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和着锣鼓的节奏,回荡在古桥与水道之间。这是茅洋村的夏天,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版图中的夏日缩影。

桥上搭台

水上唱戏

浙东运河,千百年来流淌不息,见证了无数村庄的兴衰与变迁。

运河流经茅洋村,穿过茅洋桥,漫步在茅洋桥的岁月长河中。这座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建,是浙东古运河上的纤道桥之一。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座古桥的繁华,渐渐和传统的水上航运一起,在岁月里远去。

但茅洋桥和它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如何让沉睡的文化醒来,如何让千年浙东运河之畔成为民俗演艺展示的文化长廊?近年来,陶堰街道以运河文化为纽带,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在文化特派员的助力下,让文化资源得以流动起来,焕发新生。

“这是运河风情茅洋有戏的第一场演出,主要呈现了运河夏日风情,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时节,通过多样的舞台表演展现运河人家的生活。”陶堰街道宣统委员吴子园说,“希望通过‘茅洋有戏’,吸引更多人走进茅洋,感受运河风情,从而带动茅洋的乡村振兴,实现百姓共富。”

“茅洋大戏,开场喽!”茅洋桥头,锣鼓声起,伴随着老人一声吆喝,《运河风情 茅洋有戏》正式开演,数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共享这场别具水乡韵味的文化盛宴。

桥下,浙东运河缓缓流淌,货郎船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上买卖生活场景。岸边,村民们摇着蒲扇,围坐在“乌毡帽戏台”前欣赏街坊邻居的表演。整台演出分为桥纳百福、船迎万福、幸福茅洋、茅洋有戏四幕。演出把村庄作为了一个大型舞台,通过“桥—船—岸—戏”四维空间,让村民身临其境感受运河民俗文化。

从“送文化”

到“种文化”

茅洋桥上的舞龙队、走在运河边的旗袍队、荷花塘里迎亲的货郎船,伴着《渔舟唱晚》捕鱼撒网的小乌篷,整个村子充满了久违的热闹。

《运河风情 茅洋有戏》演出总筹划、市级文化特派员董冬介绍,文艺播种近一年,成果展示筹备近半年,所有演员都是陶堰街道的本地群众——从最初的“送文化”到如今的“种文化”,茅洋村逐渐培育起一支150人的本地文艺队伍。

梅雨过后,艳阳高照,茅洋桥上,几位村民正在排练走秀。村民踩着自信的步伐,从田埂走向舞台。“特派员工作期间,我结合项目,在村民中组织了一支旗袍走秀队,村里的大姐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参与度很高,特别是听到要进行演出,排练的热情高涨,风雨无阻。”董冬说。

茅洋村的村民们,白天是普通的农民或渔民,夜晚则化身为舞台上的演员。演出中的大鼓表演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鼓手都是地地道道的村民,但他们的背后有专业阵容的加持——市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周仕和他的团队。在老师们的培训下,大鼓队队员从零开始学习,慢慢掌握了打鼓的技巧。

“从腰鼓,到大鼓,我越来越感受到打击乐的魅力。”大鼓队队长夏幼娟告诉记者,这场活动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新的技能,也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乐趣。

除了大鼓表演,茅洋村还开展了舞龙舞狮、越剧、莲花落等多种文艺培训活动。作为演出指导老师的越城区音乐舞蹈家协会成员蒋秀娟介绍,腰鼓舞《水脉鼓语》、古典舞《梦醉茅洋》、旗袍秀《茅洋倩影》等都是文化特派员和导演团队为茅洋村原创的作品。这些节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很多村民以前觉得茅洋村没什么特别的,但通过这些动人的乐曲和舞蹈,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蒋秀娟说。

唯一通路

全村“牵挂”

茅洋桥曾是村民走出村外、闯荡生活的唯一通路,今天,它成为一个文化枢纽,也成为人们回家的理由。

年近80岁的茅洋村村民邵鸿江已经在丽水生活多年,这一次,听说村里在筹备文艺展演,心里记挂着,在筹备期间回来了数次,就为了能做出自己的贡献。思来想去,作为收藏爱好者的他,向150位演出人员赠送了他当年收藏的粮票,表达自己的心意。

正式演出日期定在6月29日,邵鸿江早早地期盼着,比自己上台演出还激动,提前了好几天从丽水赶回来了,好像在村里的桥边等候着,才能安心。他告诉记者,“我们小时候看戏都是临时搭台,哪像现在这么正规,提前布置和准备。”演出当天,他早早来到现场,沉浸式地看完了整场演出,“好久没有这么激动地看一场演出了,好像回到小时候。这一次,看到自己村里人的表演,感觉更加亲切。”邵鸿江说。

和邵鸿江一样激动的还有现场的村民,很多村民们已经从演出定档起,就开始向家人们预告,并实时更新舞台搭建和节目彩排的动态,于是,不少已经在城市定居的年轻人都闻讯回来,参加一场家乡的盛会。

演出的高潮之一是水上民俗的实景演绎,船上的新人向岸边抛撒喜糖,引得孩子们争相抢拾、欢呼雀跃,随后而至的货郎船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上吆喝买东西的场景,上了年纪的村民,不由得纷纷回忆,“想当年,我们就是这么在岸边买东西的。”“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很多长久不见的小孩都回来了,给了大家回家团聚的理由!”村民吴大姐激动地说。

这个夏天,每一艘经过的运河货轮都听见了茅洋桥上热闹的鼓点,每一缕吹过鉴湖的风都在传唱这个运河村庄的故事。

嘉宾说

越城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 高琴:

作为《运河风情 茅洋有戏》第一次展演的执行导演,陪伴村民们排练的两个月时间里,我收获了诸多感动。从演员们一开始紧张的脚步,到最后自信的身姿,我在他们身上看到质朴、积极的状态,看到他们对于文艺的热爱和想做好一件事的决心,这都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也从中看到来自民间的非专业舞台的能量。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茅洋村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运河的故事,很荣幸,我能参与其中。这里的桥、这里的水、这里的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茅洋,感受浙东运河的风情与魅力。而茅洋村也正在这场文化的大戏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