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绍兴正式入梅。连日来,在滨海新区广袤的农田里,种粮大户紧抓农时,趁雨歇间隙,全面开启单季稻育秧、机插或播种工作。轰鸣的机械、农户忙碌的身影与连片的水田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农忙画卷。
走进孙端街道红鲍村,一条现代化的育秧机械流水线正开足马力运转。几位农户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随着传送带的匀速移动,一只只秧盘在加料口铺上基质,在喷水口浇透水分。经过浸泡的稻种按系统设定被均匀撒播到育秧盘中,随后完成覆土工序。“这条机械化流水线每小时可播种育秧盘700盘,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标准化操作也确保了育秧质量。”正在操作设备的农户介绍,完成播种的秧盘还将放入恒温暗房进行催芽,为后续移栽打下基础。
在孙端街道皇甫庄村,由飞飞家庭农场承包的稻田里,5台插秧机在田间灵活穿梭,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划一地插入水田。“我们今年共种植单季稻3000多亩,通过工厂化、智能化的流水线育秧,秧苗已提前备齐,且成活率有效提升。”农场负责人余银丁告诉记者,5台插秧机一天就能插秧超200亩,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同时,机插通过自动调节深度与行距,确保秧苗整齐划一、深度均匀,既有利于秧苗返青生长,又能减少杂草滋生,降低后期管理成本。
除了育秧流水线和大型插秧机,小型机械化设备也为单季稻播种提供了便利。在马山街道车家弄村,种粮大户余朝根正使用背负式电动播种机对提前浸泡好的“春优83”稻种进行精准撒播。
与机插不同,余朝根承包的田块连片面积小且布局较为分散,大型机械难以施展。“小机械灵活,适合百来亩的零散地块,既节省种子又能提高效率。”余朝根边播种边告诉记者,这几天趁着雨停间隙及时清理排水沟,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防止持续降雨导致田间积水过深而使水稻受淹,后续也将同步利用无人机等开展飞防作业,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保障夏季水稻健康生长。
据了解,今年滨海新区单季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预计于6月底陆续完成机插和种植。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规模种粮补贴政策,对种植稻麦、旱粮作物等达相应标准的规模种粮主体给予政策奖补。同时,将继续加强“三农”服务专业度,联合各街道持续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助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组织农技专家“一对一”跟踪服务,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实现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护航,多举措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 柯 编辑:丁浩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