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资深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做客古运河畔的树兰书房迎恩门馆,参加“情系树兰 志愿有我”活动,这是他时隔7年后再访绍兴。活动后,韩乔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围绕女排赛事记忆、古城新貌观察、体育发展建议以及城市营销巧思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韩乔生在树兰书房迎恩门馆参加活动。
七载光阴里古城的变与不变
“2018年那次来绍兴,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张,在绍兴待了不到20个小时。”韩乔生回忆起7年前初访绍兴时的情景。他坦言,当年对绍兴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学课文里鲁迅先生对绍兴的描写,没能深入游玩绍兴,这成了他的一大遗憾。而今再次踏入古城,青石板路的温润触感与街头巷尾的鲜活气息,让他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
谈及绍兴的变化,他最先提及的是近几年来这座城市在体育领域发生的巨大转变,“从奥运冠军孟关良,到曾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俞觉敏,再到如今在男子200米短跑项目上首位突破20秒大关的黄种人谢震业,以及在巴黎残奥会上狂揽7枚金牌的蒋裕燕,从绍兴走出去的体育精英越来越多,着实令人惊喜。”
韩乔生还提到,绍兴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变的,是刻在城市骨子里的“内敛质感”。韩乔生说:“苏州园林展现的是精致的‘外露’之美,杭州如今成了一位善于大胆展现自我的现代佳人,而绍兴,依旧如同一位内敛含蓄的古代美人。”
韩乔生用“小而美、小而灵”定义绍兴:“从城市人口到经济总量,绍兴的发展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尺度。这种‘藏富于民、藏文于民’的气质,在江浙沪一带显得格外特别。”
把文化优势融入体育赛事
作为体育领域的资深观察者,韩乔生对绍兴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肯定了U23棒垒球世界杯等赛事的举办价值。他也提到,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相比,绍兴在体育事业发展上仍有提升空间。“以游泳这个项目为例,浙江是一个游泳大省,杭州有孙杨、叶诗文等游泳运动员,宁波有汪顺,温州有徐嘉余,绍兴应该加大力量挖掘游泳方面的好苗子。”
近日,“苏超”的热度一路狂飙,韩乔生在听闻绍兴正在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后,便结合自己观看“苏超”的经验,提出了想法。他认为绍兴不应一味模仿“苏超”“村超”等模式,而应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他强调,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而绍兴天然就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不能只盯着比赛本身,要把体育变成串联文旅的纽带”。
记者发现,韩乔生对绍兴黄酒情有独钟。2018年初次来到绍兴时,他就曾感慨:“绍兴的排球基因与绍兴黄酒一样醇厚、有底蕴。”此次到访绍兴,他又提出,绍兴可以举办一些与黄酒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将演唱会与体育赛事有机融合,大力发展“赛演经济”。
针对全民健身,他提出了“差异化路径”:“绍兴的马拉松赛事可以做出一些特色。比如举办‘化妆马拉松’,参赛者可以穿着各个朝代的服装,或是进行《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里人物的cosplay。还可以融入绍兴独有的南宋文化元素,让马拉松成为展现城市历史底蕴的文化载体,吸引全国各地的跑者前来参加。”
让内敛的绍兴“会说话”
“小学课本里读到孔乙己时就知道绍兴,但我来绍兴的次数不算多,对她的了解也不多。”韩乔生直言,绍兴的城市营销需要“破圈思维”。他以黄酒和茴香豆为例,认为绍兴这些特有的顶级IP,应该想办法让它们“走出去”。
他建议打造“文体联名”矩阵,让孟关良、谢震业等体育明星和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共同为黄酒、茴香豆等绍兴特产代言,推出“十全十美”系列文创产品。他笑称,“北京的朋友送给我的绍兴黄酒,我珍藏了10年,越陈越香——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要让更多人知道。”
对于文创开发,他主张从小处着手,“‘孔乙己’这个名称不该只停留在酒家,毕竟外地人特意赶来绍兴孔乙己酒家吃饭的少之又少,而如果推出‘孔乙己茴香豆’,做成便携包装,印上鲁迅名句,走到哪都是绍兴名片。”
在采访最后,韩乔生希望下次再来绍兴时,能有机会解说绍兴举办的各类文化马拉松和体育赛事。他期待绍兴能用独特的“文体融合”密码,让更多人记住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底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俞姝萱 实习生 裴艺雯 文/摄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