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袍江大桥焕新不久,历经4年攻坚的越东大桥,犹如一道“飞虹”横卧曹娥江南北两岸,在万众期待中迎来通车时刻。这座现代化斜拉桥如巨椽挥毫,在绍兴市通途版图上标注出崭新的时空维度——它不仅缩短了主城区与滨海新区的交通用时,更打开了滨海新区发展新通道。
桥连民生
通勤便捷改写城市生活半径
“今早特意绕越东大桥开了一圈,仪表盘显示比往常少了18分钟!幸福感和效率值瞬间拉满。”一位家住主城区、工作在滨海新区的市民告诉记者。大桥开通首日,已有数百位居民专程前来“打卡”,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该项目的建成通车,成功缩短主城区至滨海新区通勤时间近20分钟,显著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对打造“市区半小时交通圈、10分钟上高速公路”综合交通路网,促进区域间的深度融合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车这一刻,我们等了太久!”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负责人郑淼军望着车流穿梭的桥面,难掩激动。郑淼军介绍,越东大桥是近年来我市建设规模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单体桥梁,面对曹娥江水情复杂、桩基施工地质条件差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引入“深水围堰无封底干施工工艺”,同步应用“主桥叠合梁桥面板钢梁异步施工工艺”等新工艺,不断突破瓶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桥通产业
物流动脉激活湾区经济引擎
如果说交通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是越东大桥送给市民的“见面礼”,那么它对区域经济版图的重塑力量,则徐徐展开更为壮阔的画卷。
这条“黄金通道”宛如一条强劲的动脉,将滨海新区内的交通网络紧密串联起来。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疾驰,从新区迅速驶向宁波舟山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重要物流节点,实现资源高效流通和配置。“大桥通车,物流人翘首以待的机遇来了!”绍兴顺丰分拨中心负责人刘小龙表示,“我们正紧锣密鼓地测绘线路,规划经此枢纽、降本增效的新通道,让时效承诺更有底气。”
滨海新区是我市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汇聚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越东大桥的通车,使市区的产业优势如活水交汇、协同效应加速发酵。资金、技术等要素随之涌动,新区对龙头企业的引力场显著增强,人才流动的藩篱也随之打破。一位滨海新区企业负责人坦言:“交通梗阻疏解后,员工通勤便捷度大大提高,企业人才池豁然开阔,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交通瓶颈的消融,滨海新区正加速蜕变——由单一的工业腹地向宜居宜业的产城人文融合新城华丽转身。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日臻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在此扎根筑梦。越东大桥的落成,更抹平了无形的心理距离,提升了市民对新区的归属感,为实现“职住一体”的理想图景注入强劲推力。
桥启未来
立体枢纽擘画新区美好图景
越东大桥是绍兴城区快速路与杭绍甬高速公路的重要纽带,不仅有效连通主城区和滨海新区,还全面打通越东路智慧快速路与杭绍甬高速公路衔接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绍兴与杭州、宁波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座桥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桥梁,更是助推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它有效助推了滨海新区从‘跨江拓展’向‘立体枢纽’跃迁。”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新区正以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为牵引,聚焦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以“立体交通+产业协同”为支撑,加速构建越东路立体物流走廊,重塑曹娥江黄金水道价值,打造低空产业新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陆运增效、水运降本、空运补链’的立体枢纽。”该负责人表示。
暮色中,越东大桥如鎏金巨龙横跨江面,主塔灯光与滨海新区灯火交相辉映。从“天堑通途”到“飞虹连城”,它托举的不只是人流车流,更是向海图强的雄心,助推滨海新区加速驶向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壮阔蓝海。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嘉琦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