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作笔,土为纸,海风翻卷着“犁笔耘心·童耕未来”的诗篇,在“五贝娃”的心田萌发着“用双手创造、以智慧探索”的本真向往,于心灵深处播下了勤劳、创新与坚持的种子。为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农业生产劳动”模块,对接新课标“整理与收纳”“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任务群,响应“双减”政策中“将课堂延伸至自然”的实践要求,学校在前三届春耕节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本次春耕节以“劳动+科学”为主题,开展了“玩转校园农场”系列活动。
劳动,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惊蛰当天,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开展了春耕节启动仪式,沈火种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劳动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接着二、五年级各班师生快乐开锄、破土种植。随着一锄锄落下,沉睡了一冬的土地被唤醒,一颗颗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土中,仿佛也种下了“五贝娃”对丰收的期盼。
知识藏在泥土里
“五贝娃”深入探究作物生长规律、种植条件及物候特征,规划种植主题,一年级种植薄荷、艾草等中草药品种,二、三年级种了种植了青瓜、番茄等时令蔬菜,四五年级种了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六年级则种了各色瓜果。
双手唤醒创造力
在劳动课中,老师向学生传授农作物种植、生长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不同作物的种植特点和生长周期,学习选种育苗、浸种催芽、移栽管理、搭架绑蔓、病虫防治等劳动实践。瞧,同学正在为番茄搭架呢!
心田盛开向阳花
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品尝着亲手栽种的青瓜、小番茄,用自己种的菜做成美食,“五贝娃”理解了什么是“劳动创造美”,心中都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果实,更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智耕同心圆:探耕生长规律
在学校,各年级围绕劳动+科学的主题,不仅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也理解科学原理,提高问题解决等科学探究能力,感悟"科学赋能劳动"的意义。
在2025年劳动周中,学校设置的劳动比拼内容,不仅体现劳动能力的进阶,也巧妙融入科学元素,使劳动项目得到升级。成果展示中,一二年级同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豆类种子的解剖结构和豆类植物的生长情况;三四年级同学深入探究块茎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情况,进行立体空间利用实验并进行对比种植;五六年级同学围绕“榨菜”展开研究性学习,开展了如榨菜的腌制、售卖等劳动实践,也进行了腌制榨菜的PH值、亚硝酸盐浓度、脆度、气味观测等科学实践活动。
项目学习:破解探耕密码
老师们深入挖掘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开展了系列春耕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化学习活动。科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科学记录和分析;语文老师让学生撰写劳动日记、科学观察日记;数学老师围绕劳动中的问题组织学生数据分析、利润统计等。
同学也在“问题解决”中增长智慧,玉米地里,同学们绑上彩带,用光线和声音驱赶麻雀;茄子地里,同学们给茄子盖上“黑夜帐篷”更好地保温以促进生长;香瓜地里,同学们用鸡蛋壳做成“钙片营养剂”治愈瓜苗的黄叶病……
在家中,家长化身为劳动和科学导师,带着同学们研究不同环境中的种子萌发、植物生长,“阳台农科院”“小院种植家”纷纷涌现。在榨菜腌制项目中,同学们或录制《奶奶的腌制秘方》,或直接请家长到现场指导榨菜腌制流程工序,进行不同食盐浓度、不同环境温度的榨菜腌制实验等。
同学们还走进绍兴市农科院、上虞雾耕基地等参观基质栽培、雾耕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了解不同土质、基质对种植新型农业品种的影响。接下来,学校将引进一些现代农业种植设施,让同学们开展科学种植、精准种植。
当小手沾满泥土,未来便有了扎根的力量。这场春耕节播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对生命的热忱、对科学的敬畏、对土地的感恩。
“五贝娃”在劳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实现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双赢。学校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滨海少年。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