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印有“嵊州小吃”和“剡为面”的中文招牌,在华人聚居的洛杉矶帕萨迪纳市街头亮相,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的首家海外分店“哪吒包子”小笼包店开业迎客。这也是嵊州小笼包首家海外线下品牌门店。开业1小时内,每笼售价13.5美元的小笼包卖出60多笼。
吉昌荣成立于2022年,创始人裘娜是90后。嵊州小笼包是如何漂洋过海,到达异国他乡的?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困则思变
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
“生意比开业当天还好,来了不少回头客,最畅销的依旧是嵊州正宗的黑猪肉馅小笼包!”北京时间6月26日中午11点,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娜的海外合伙人傅彬,从洛杉矶打来视频电话。
“哪吒包子”由吉昌荣投资20万美元开设,吉昌荣在国内拥有1500平方米厂房和百余名员工,日产小笼包最多可达20万只。回望“出海路”,裘娜只是淡淡地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抓住风口,顺势而为,大胆去干!”
吉昌荣开在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市街头的嵊州小吃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4月,裘娜带着一股冲劲回到家乡成立了嵊州剡为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吉昌荣前身),由于味道正宗、形象独特等优势,“剡为面”门店一开张便生意红火,短短几个月,裘娜的“剡为面”就在嵊州小笼包大军中脱颖而出。顶峰时期,全国连锁门店达15家。
裘娜最初的出海计划,是在马来西亚开设档口。2018年11月,裘娜和同行们接到了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沙巴州分会的邀请,坐上前往马来西亚的航班,参加“一带一路、小吃带路”民间小吃交流活动。“嵊州小笼包在马来西亚有成为明星单品的潜力。”裘娜说,亚庇市是沙巴州首府,也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城市,这里有嵊州小笼包扎根的土壤。裘娜随即考察门店,准备带着小笼包走出国门,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
2020年,疫情让吉昌荣首家海外门店计划搁浅,也让吉昌荣在杭州、宁波等地新开的门店接二连三关门,之前辛辛苦苦开办的15家门店,只剩下一家“独苗”。
困则思变,裘娜没有气馁,而是寻找新的商机。“在疫情催化之下,速冻食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我们开始进入速冻小笼包行业。”裘娜说,她一边通过电商等新模式壮大产业,一边研发黄酒、芝士小笼包等新品,开拓品牌价值。
但是,让嵊州小笼包走出国门的梦想,一直种在裘娜心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裘娜把目标锁定在美国洛杉矶。“原先的设想,是让冷冻小笼包‘走出去’。”裘娜说,2024年底,她赴洛杉矶考察后,发现洛杉矶当地的包子店多为酵面、灌汤制作工艺,知名中高端品牌“鼎泰丰”的客单价高达100美元仍座无虚席。而吉昌荣的老面发酵小笼包,恰好与当地产品工艺形成差异化,具备竞争优势。
裘娜和合伙人商量后,果断调整策略,从“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出海”,决定在美国开设品牌实体店。
“大嵊归来”
让“小吃不再小”
裘娜艰难摸索的几年,正是嵊州小笼包产业积蓄力量寻求突破的时期。
据统计,2016年,嵊州小笼包门店“遍地开花”,全国门店达上万家。“嵊州小笼包的香气越飘越远,但当时的店铺多为兄弟店、夫妻店等家庭式作坊,大家单打独斗、各自作战,缺乏标准化、品牌化意识。”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会长李康义说,嵊州小笼包走向了全国各地,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差、挂杭州名头卖嵊州小吃、恶意竞争互相压价等困局,产业化程度不高。
2017年,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组建起联络站。“一开始大家都摇头拒绝,但联络站建起来后效果明显,像湖南长沙当时只有300家小笼包门店,联络站建好后3年内,门店扩张到了七八百家。”李康义说,目前,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在广东、云南等地已建起39个联络站,为外地小吃经营户提供服务保障。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有嵊州小吃门店3万多家,小吃从业者超10万人,小吃经济效益达到160亿元。
“组织”建起来了,“战术”怎么打?2018年,“大嵊归来”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被确定为嵊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当年2月,“大嵊归来”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启动。
6月27日,嵊州人徐滢颖在日本大坂开出“浙小龙”嵊州小吃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和嵊州市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统标工程的牵头主体,打响了第一枪。“统一店招门牌、统一工作服装、统一竹制蒸笼、统一宣传视频、统一图文资料的‘五统一’行动,让传统工艺、配方有了规范化的标准,给传统小吃装上了产业化翅膀。”李康义说,同时,按照标准店(特色店)、品牌店、旗舰店(含城市窗口店)、重要场所门店(档口店)进行分类,制定门店评定管理标准,推动路边小店经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升级。同年9月15日,位于嵊州市城区艇湖路的全国首家嵊州小笼包标准店开业。
“有了统一标识,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嵊州市商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丁琳说,自2018年统标工程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统标门店6480余家,其中嵊州本地1200余家、省内1480余家、省外3800余家。
“剡食远航”
组建“方阵”为“出海”护航
如果说“大嵊归来”是帮助嵊州小笼包在国内市场打好地基的“推手”,“剡食远航”便是帮助嵊州小笼包进军海外市场的“护送者”。
嵊州小吃在国内市场蓬勃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却遭遇“冰山”。目前,嵊州全市拥有SC(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的小吃企业70家,其中小笼包企业54家,获海关出口备案企业16家。然而,真正在国外开设门店的只有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
6月26日,2025世界中餐亚洲大赛在香港举行。嵊州代表队在食材、工艺、创新上优势尽显,获团体金奖。图为嵊州市越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钢(右一)等几位嵊州小笼包企业的代表在领奖现场。(记者 张亮宗 摄)
时钟拨回2024年,裘娜下定决心在洛杉矶开小笼包店时,屡次碰壁。“猪肉等原材料的溯源缺失是最大的瓶颈。”嵊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坦言,当时,嵊州市市场监管局干部在走访小吃企业时发现,和裘娜一样,一些小笼包企业接到了不少国外订单,却因为没有获得米面肉制品出口许可证,无法走出国门。
为了打破壁垒,2024年以来,嵊州市大力实施“剡食远航”行动,推动生产标准国际化、对外贸易专业化,着力提升嵊州小吃海外影响力。
市监、商务、公安、海关、司法、税务、文旅等多部门联动,推出“护企优商”服务清单。依托嵊州“电子食安身份证”系统,研发“嵊州小笼包数智食安一码通(小笼码)”应用,智能生成企业专属追溯二维码。组建小吃行业“法管家”团队,推出涉外法律专项帮扶行动,创新“嵊州小笼码”与海关监管端的融合应用,革新传统开箱查验模式,实现“码上过检、无感通关”,为企业出海提供通关、排雷、拓市等全链条增值式服务。这些,让裘娜们看到了希望。
2024年7月3日,条件成熟的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认可的机构验收,成功获得FDA证书。这也是嵊州小吃企业获得的第一份FDA出口认证。同年9月底,25.4万只打着“嵊州小吃”字样的小笼包从宁波乘上了开往柬埔寨的货轮,“吉昌荣”小笼包首次迈出国门。
嵊州杭笼记小笼包生产基地,工人制作年货小笼包。(记者 张亮宗 摄)
有了这次成功的“产品出海”,让裘娜更有底气实现“品牌出海”。
然而,小笼包门店落地还面临人员签证、跨境物流等多环节考验。去年年底,裘娜前往洛杉矶考察门店,却卡在了机场边检窗口。接到求助后,嵊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迅速与杭州边检部门对接,税务部门也紧急调取相关资料。经过多方协调,当天傍晚,裘娜按时登机。9天后,她带着与美国合作方签订的门店合作协议顺利返程。
“嵊州小吃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高效循环、相互融合促进,这是产业提升的必由之路。”钱东海说,希望“剡食远航”出海计划帮助更多“吉昌荣”走向海外。
■记者手记
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无论是做国内连锁,还是海外开店,吉昌荣的起伏,与产业升级是同频共振的。
当裘娜回归家乡创业时,一定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小笼包产业化的契机。疫情的影响始料未及,国内连锁店纷纷关门,她又及时调整策略,转向发展速冻小笼包,潜心研发黄酒、芝士小笼包等新品。这些动作的背后,裘娜的商业智慧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最终促成吉昌荣的产品、品牌成功出海的,是“大嵊归来”和“剡食远航”计划。
因此,吉昌荣的跌宕起伏,是个人创业融入产业升级、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的精彩故事。
嵊州小笼包的发展,也是从生意到产业的进化过程。
嵊州是小笼包的核心发源地,嵊州小笼包的“原点”是剡湖街道禹溪村。上世纪70年代,村民挑着蒸笼外出创业,村里60%以上的劳动力在全国做小笼包生意。李康义回忆,“‘嵊州’的‘嵊’当时还是个生僻字,为了招揽生意,第一批走出去的生意人还打着‘杭州小笼包’的名号。”彼时,嵊州小笼包名声并不响,但口味却赢得了口碑。到2007年,全国各大城市小笼包店铺数量已达5000多家。
美国消费者在“剡为面”尝鲜嵊州小笼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好比义乌人“挑担小卖”,嵊州小笼包过去唱的是生意经。在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下,嵊州小笼包才开始步入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轨道。
从禹溪村村民挑着蒸笼走四方,到裘娜在洛杉矶亮出招牌,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嵊州小笼包的“身份觉醒”。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吉昌荣走出去,让小笼包走进大循环。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马冰雪 编辑:姜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