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宋室定都杭州,孔子后人扈跸南渡,士子学人纷纷过江,儒学正宗也随之南移,从“庆历五先生”到“北山四先生”,从吕祖谦、陈亮、叶适到王阳明、黄宗羲,一批批大儒在浙江先后开设了稽山书院、五峰书院、丽泽书院、姚江书院、甬上证人书院、蕺山书院等各类书院600余所。一座座书院,承载着诗画江南博雅精深的历史底蕴,流淌着书香浙江自古以来崇文尚教的文化基因。
绍兴的书院文化源远流长,范仲淹创稽山书院,朱熹讲学、王阳明传道,三万学子云集;刘宗周立蕺山学派,倡“慎独诚意”,以“无欲常教心似水”为格言,千年府学宫与大通学堂沉淀儒风,其“自修—躬行”的教育路径至今启迪深远。
从《浙学书院地图》上可以看到绍兴的众多传统书院。比如,蕺山书院,位于蕺山南麓,因明代理学家刘宗周在此讲学而得名。刘宗周讲学期间,先后从学者200余人。蕺山书院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建,其中蒋士铨、全祖望、李慈铭等人在此或当山长、或著书讲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蕺山书院改为山阴县学堂。其间,徐锡麟在此任教,范文澜、陈建功、许钦文等先后在此就读。
鼓山书院,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鼓山东南坡,前身为宋嘉佑初年(1056)的石鼓书堂,为稽山书院山长石待旦、石亚子的读书之处,是新昌乃至绍兴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是江南地区形制布局较为规整的书院。
仙岩禅寺原为北宋名臣陆轸所建书院旧址。陆轸晚年在此讲学著书。南宋时改建为禅寺,融合了书院文化与佛教精神。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寺内保留“陆公泉”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宋明理学在浙东的传播。禅寺依山而建,环境清幽,兼具人文底蕴与自然景观,是研究浙东学术史与佛教建筑的重要场所。
月林书院是上虞历史上第一家书院,由崧厦街道潘韩村潘氏始祖潘畤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创建于五夫清风峡。书院曾邀请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在此讲学,成为当时的重要学术中心。1196年,潘氏举家迁至崧厦石鼓里,并于1214年重建月林书院。由于历史原因,原石鼓里月林书院已不复存在,2020年重建,现成为宣扬国学经典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上虞孔庙为上虞学宫旧址,位于上虞区丰惠镇,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历经多次迁建和扩建,现存建筑包括仪门、泮池、大成门等。上虞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研究儒家文化和绍兴历史的重要遗址。
鹿门书院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嵊州芦峰山,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
此外,还有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代书院,如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的立德书院、柯桥区杨汛桥街道的梦想书院等。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