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印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传统印刷企业缺乏成熟的IP理解、用户洞察和原创设计团队,难以持续产出打动“二次元”年轻人的高质量产品,未来亟需构建“制造+创意”双引擎。
迈入IP这个新领域,则更要谨慎。“不懂圈子文化,就难以预测消费群体的购买偏好。”黄秀珍说。“谷子”产品高度依赖IP热度,一个IP如果预测准确,自然可以大赚一笔;可一旦预测失误,或者出现作品下架等IP爆雷事件,说不定就会血本无归。
当前,“谷子”市场更新换代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欠缺,奚晓亮除了在生产环节用“快人一步”的执行力抢占市场先机,还持续孵化原创IP。他比较看好“国潮”。6月底,大洪的新IP——“大熊猫七仔”盲盒卡牌推出市场,这只棕色大熊猫是“网红”动物,公司也是首次运用它的形象制作各类“谷子”产品。奚晓亮还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合作,制成了多款“七仔”青瓷,集齐一套卡牌就能兑换可爱的青瓷玩偶。
“还是要磨好‘印’功夫。设计样稿再精美,印刷工艺如果不能完美呈现,粉丝也不会买单。”即便身处“谷子”生产的前端链条,黄秀珍依然注重练好基本功。
“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印刷行业就不会消亡。”在梁孝克看来,除了“谷子经济”,随着消费热潮的变化,印刷产业会迎来一个又一个风口,企业要多条腿走路,同时做精做专细分领域,通过错位竞争和抱团取暖,守好本地的产业特色。
企业自主转型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同步发力。龙港、平湖等地陆续推出了印刷包装业重塑计划等系列举措,引导链主企业带头攻技术、抢市场,不断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助推印刷产业迸发出年轻态的生命力。
大浪淘沙,总会留下金子。“谷子经济”为浙江印刷企业推开了一扇窗,但窗外的风景并非一马平川。如何从抢抓“风口”到跨越“深水区”,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生死,更决定着整个产业能否将“谷子”带来的短暂热潮,真正锻造成支撑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这场转型,才刚进入关键阶段。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