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柯桥柯东桥出发,往东走,在绿荫丛中,有一座古亭。亭子为两层楼建筑,五檐翘角,名曰“柯亭”。亭前立有一石牌坊,横批“笛韵千秋”。牌坊近旁,伫立着手持柯亭笛的蔡邕雕像,供人凭吊寄思。
柯亭,东晋时柯桥的别称。之前,柯亭又叫高迁亭。
柯亭这一地名与东汉议郎蔡邕有关。东汉灵帝时,蔡邕因得罪权贵,远迹会稽。他宿高迁亭,听到亭里的竹子发出动听的声音,把它取下来制成笛子,这就是柯亭笛。《后汉书·蔡邕传》注:“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尝游会稽高迁亭,见屋椽中东第十六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音。”后,东晋名士桓伊用它吹出名曲《梅花三弄》。后人感其事,将高迁亭地名改为笛里。又因此地有柯水,东晋时又改名为柯亭,南宋起改名为柯桥,直至今天。
位于浙东古运河柯桥段的柯亭,得地理之便,成为唐代诗人溯运河而上探访越中山水的必到之处。才华横溢、交游广阔的唐代诗人胡曾来到柯亭,题诗《柯亭》:“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殁事空传。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这首咏史诗充分肯定了蔡邕慧眼独具的才能和敢于议政的人格魅力。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勾起了世人对柯亭及柯亭笛的回忆。
沧海桑田,柯亭早已毁废不存,只留下静静流淌的运河,还有唐代诗人的许多瑰丽诗篇。
2003年,柯桥围绕“运河”这一文化符号,整治浙东古运河,在古柯亭旧址上建起一座占地一万平方米的人文观光休闲之所——柯亭公园,并重建柯亭,附近还有许多以“柯亭”命名的建筑、地方,比如,柯亭路、柯亭桥、柯亭小区,等等。
古代,柯亭白日斜长,田野阡陌。今日,柯亭紧邻柯亭社区,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商店、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运河边的城市书房,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不远处,浙东古运河绵延百里,悠悠古纤道穿行其中,一叶叶小舟缓缓地行进着。宽阔的马路上,满载着中国轻纺城布匹的货车浩浩荡荡,一辆接着一辆。
柯亭自古繁华,运河千年留芳。在新时代,一个令人神往、充满期待的新柯亭正款款而来。
(指导:童波)
作者:曹玲珑 胡开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