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是1998年住进台门里的,刚搬来时这里有近20户人家,居民近100人。谁家烧菜,整座台门都飘着香味。如今,台门只剩下七八户人家,16位居民,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都是老人,安全和生活便利十分重要。
采访时,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走进台门,对内部的电线进行检修。高温袭来,空调等电器设备使用较多,电力部门未雨绸缪,以确保居民安全用电。此外,府山街道铁甲营社区在台门内配置了消防器材。社区干部也多次深入台门,鼓励这里的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提高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那么,马家台门的原主人到底是谁?今年59岁的汪新华是台门里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民,“我记忆里,台门主人姓马,印象最深的叫马世淦,他从事电信业,他的父辈我并不清楚。”汪新华说,他10多岁时,还跟马世淦的孙女一起在台门里玩躲猫猫、打纸板等。改革开放前期,马家人相继搬离台门,现在台门内已没有马家后代居住。直到这两年,才又有马家后代前来探访。
“马家台门的原主人叫马谟臣,出生于今滨海新区马山街道,善于经商,家境殷实富裕。由于思想前卫,他开创了绍兴电信事业。”马云庆说。据《绍兴市志》记载,清宣统三年(1911),马谟臣、应丽川、楼映斋等集资5万元(银元),筹建绍兴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元年(1912),经交通部核准在大路上岸(上大路157~177号)开业,有职工20人,50门磁石交换机1部,营业范围为绍兴城区及县属各区……
马谟臣的电信业务,在浙江大学地理系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的自传《八十逆旅》一书“序言”中有记载:“……托马谟臣把他(陈祖父)聘到城内的第二县校……正好马此时创办绍兴电话公司,随即为我家装上一架电话,所以我家是全县最早一家有电话的家庭。”
当时上大路商贾云集,电话业务自然火爆异常。1935年,因身体状况不佳,马谟臣把儿子马世淦从上海召回绍兴,接手电信事业。马世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学识渊博,他还撰写了《茶叶史话》一书,获我国当时茶叶专家吴觉农好评,一度被聘请为上海贸易委员会茶叶专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公私合营政策实施,马世淦退出职业生涯。但毋庸置疑,马家父子在绍兴电信实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家台门是其辉煌的见证。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