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座台门,跨越两个时代

2025-07-01 09:15

来源:

新河弄79号,是马家台门所在地,坐北朝南,共有五进。记者看到,临街的大门口停放着电动自行车等,再往里有扇木门虚掩着。一旁门框上,挂着“绍兴市文物保护点”的牌匾。“第一进平屋原本有两扇木门,值守管家居住地,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室。早些年,临街木门被拆除,第二扇门变成大门,彼此留下的空间更像屋檐,方便大家停放车辆。”住户汪新华说。

推开木门,走进台门,两侧是厢房,穿过天井,堂厅被砌筑成厢房,留下的空间狭小。第二进堂厅、天井和座楼依次推进,主体框架均采用木质材料,地面铺设青石板。第三进为传统绍兴台门仪门,马家台门从“根基稳固”理念出发,在门额砖上刻有“基安业荣”四字。另一面虽难以辨认,但造型古朴典雅,韵味十足。

从第三进到第五进,多间堂厅原有格局被改动,不过第四进的两层楼房,沿着木制楼梯而上,二楼呈走马楼结构;竹节形柱础,玻璃门窗,从结构和材料看,采用传统中式和西式相结合。再穿过一处石框门,进入第五进的后花园,树木花草成趣,角落处还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

我市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说,马家台门是一组清末和民国时期结合的民居,前两进系清末建成,后三进在民国初年建成。这样一座老式门斗,跨越了两个时代,融合多种建筑风格,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虽然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但台门得以扩建,足以说明原主人的经济实力。这座台门规模宏大,气派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有着历史文化和经济研究等多方面的价值。

采访时,一些居民向记者透露,第一进到第五进,这座台门从低到高逐步垫高,整体呈“阶梯式”设计。今年74岁的居民李明珠把记者领进家门,说她家不到40平方米,但客厅和卧室并不在同一平面,彼此间有高度落差,还设了台阶。“听以前的老住户说,这种设计既可阻挡雨水进屋,又寓意步步高升,说明原主人对住所的高度很讲究。”李明珠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