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科技高中是偷偷给娃装了“学霸芯片”吗?
一所县级高中跻身浙江省准第一梯队?
它如何构建起拔尖人才的培养闭环?
究竟是怎样的课程体系在支撑?
带着这些教育界关注的命题
我们翻开海高的成绩单
清北录取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21年录取7人,2022年录取7人,2023年录取8人,2024年录取7人,2025年已有9人通过清北英才计划等途径确定被录取,还有10人有希望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5年时间清北已录取38人,绍兴市排名第一。
浙大分数线及以上
每年平均470余名毕业生中,浙大分数线及以上2021年59人,2022年83人,2023年65人,2024年70人,2025年预估94人。
650分及以上
2021年38人,2022年73人,2023年109人,2024年123人,2025年112人。
特控线上线
特控线上线2021年289人,2022年351人,2023年365人,2024年383人,2025年409人(不含艺体)。
实打实的数据,把浙江一流科技高中的办学目标照进现实。
01
凭什么拿金牌
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
作为绍兴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科技高中之一,海亮高级中学以培养数学与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构成浙江竞赛教育第一梯队的硬核竞争力。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从2019年康榕博同学首次斩获CMO金牌开始,已斩获国际金牌2枚,全国金牌23枚、银牌12枚、铜牌4枚,3人次入选国家队、8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北保送资格。获奖人数位居绍兴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除了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双满分金牌而创造历史的史皓嘉,今年海高学子范斯喆入选2025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将代表中国参加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也是海亮高级中学学子连续三年入选奥林匹克国家队。
范斯喆母亲钟颖在谈及择校经历时表示,选择海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同时兼顾到文化课和竞赛学习,不需要父母两头操心。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范斯喆的教练黄志刚曾经有过执教“国家队”学生的经历,是见过“山顶风景”的过来人,这份专业积淀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路径充满信心。
“硬核”金牌教练天团,一直都是海高竞赛优势最坚实的保障。
“教练团队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领着学生们探索竞赛的奥秘。”作为校长兼数学竞赛教练团队“团长”的张小明进一步揭示培养密码,“学校已构建起小初高贯通的完整培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教练团队激情满怀,学生探索热情无限,教与学形成卓有成效的正向循环。”
“斌槟有明”数学金牌教练团队
02
凭什么培养出这么多清北
通过竞赛保送渠道入学清北等一流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通过北京大学数学英才计划、物理卓越计划,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新领军计划、英才计划、物理攀登计划,中科大少年班等途径升学的人数也傲居绍兴市首位,成为海高的另一张“王牌”。
紧紧围绕“因材施教”这个核心词,海高设置了“一体、两翼、多通道”的培养体系。一体即以高考为主体,两翼分为学科竞赛和学考综合素质评价,多通道则包含强基计划、三位一体、专项计划等。
仅2025年,海高通过清北英才计划等多元途径被清北录取资格的人数9人。
通过多年摸索,海高构建起以数理科技为特色、国家课程为本、“五大学科”创新思维课程与数理拓展课程为双翼的高远课程体系。数理思维训练课程由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名师组成团队,专注高考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通过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科学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科学探究等能力。
03
课程核心优势在哪里
除了高考、专项计划,近年来,强基计划与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模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们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及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另类升学通道,成为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
将眼光聚焦浙江,强基计划和三位一体是目前浙江学生考取浙大以上名校的主要渠道。以复旦大学为例,有些专业裸分要七百分以上,但是走特殊通道分数六百五十多就够了,比如2024届的徐子恩就通过这一方式降46分被录取。
众所周知,高水平三位一体和强基计划校测试题难度大于高考,因此能否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课程体系是关键支柱。
在海高,强基计划与三位一体课程绝非遥不可及的 “高阶选修”,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 “常态课程”,从高一开始即全部由金牌教练团队授课,在教学实践中坚决摒弃题海战术,不额外挤压学生时间,这种 “体系化、可持续”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需支付高额校外培训费,也无需在假期突击备考,学习过程更具科学性与连贯性。
2025年高水平三位一体和强基计划更是有300余人次入围,这意味着超60%学生获得冲击一流大学的宝贵机会。
04
有什么样的名师在支撑
如果说学科竞赛需要天赋加持、强基三位一体依赖课程设计,那么79%特殊控制线上线率的的核心密码则深藏于师资厚度与教学改革之中。
海高拥有一支平均教龄15.3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由金牌教练、特级教师、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的青年储备教练组成,金牌教练和年轻教练共30余名。
2024年底,海亮高级中学物理教师金邦建获评正高级教师,这意味着海高在职特级和正高级教师已达5人次。海高教师始终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现代科技成果,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正如金邦建所言:“教师唯有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度思考,进行定向突破,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常规授课教师之外,海高还有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由清北毕业生组成的朋辈导师团。他们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成长故事、名校经验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直面挑战、逐梦未来。
就读于海高的俞同学在初入高中时,学习节奏和环境发生改变,高一初期成绩一直未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他个人感觉自己的学习状态也不如以往。为此,“清北朋辈1V1成长伴行”导师在与俞同学的多次一对一指导过程中,基于自身学习经历与他进行深入沟通,逐步疏解心理压力,并通过学法指导帮助他拆解学习目标,逐一攻克难点,促使俞同学学习状态回归,他最终不负众望,被北京大学录取。
05
拼时间还是拼效率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成绩如此亮眼的学校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但海高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学生全年都有午休,体测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各种文艺活动、社团活动非常丰富,配备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以及学生心理普测、跟踪、回访制度……学校始终致力于创造条件保障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体育健康节
十佳歌手大赛
“愉快氛围”与“成绩提升”这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在海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实现了和谐统一。
为激发学生学科探索欲望、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学校经常联动校外名师资源进校园。以《走进身边的物理世界》主题座谈会为例,区别于传统学校自上而下的布置传达模式,海高借助海亮科技 “星魔方·电子班牌” 的 “校园活动报名” 功能发布活动信息,仅3小时就收到180名学生报名,参与人数远超往期同类活动。
每年春季举办的学术节更是校园文化的亮点,在持续 3 个月的活动中,传统项目答题积分赛如同校园里的 “学科擂台赛”,参与度极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各学科教师参与出题,学生也深度参与到出题过程中,根据作答情况累计积分,闭幕式上由校长为积分优异的学生颁奖,这一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校园文化艺术节
“发挥特色和体制的优势,让现在拥有的师资、生源、课程、培养体系和管理几大板块方面齐头并进,使得与教育公平、适应社会能力的理想结合。”张小明校长的这番阐述,正是海亮高级中学以亮眼数据与全面发展生态,确立浙江一流学府地位的核心密码——在这里,优异成绩与综合素养并行不悖,天赋潜能与勤勉努力同频共振,为每一位学子搭建起驶向理想高校的黄金航道。
(内容来源:海亮科服)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