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亿投资、逾百万方体量,承载着城市进阶雄心的重量级引擎——绍兴高铁北站TOD项目雄姿初展。2025年6月30日,历时数载战略谋划、对标研究与科学论证的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交通枢纽率先启航。系统回顾这“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项目的成功落地并非偶然,它肇始于绍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的精准研判,植根于“城市向北”重塑发展格局的前瞻视野,更离不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的科学擘画。
应势而谋 地方实践战略对接顶层设计
绍兴高铁北站位于越城区、柯桥区与镜湖新区的黄金交会点,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其时,绍兴城市轨道交通网正加快编织,杭绍台高铁建设如火如荼,绍兴高铁北站配套扩建同步推进。与此同时,绍兴高铁北站片区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为综合开发腾挪出宝贵的空间基础。“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落地的“时”与“势”已然成形。
2018年2月,《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台,明确提出“创新站场综合开发模式,鼓励引导枢纽站点、地下交通空间、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综合开发,形成功能多元的开放式城市功能区”。这份省级指引,与绍兴市委市政府的宏伟构想高度契合——将绍兴高铁北站片区打造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新门户、发展新引擎”。
决策已定,使命在肩,市政府迅速明确由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镜湖开发办)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正式启动绍兴高铁北站交通枢纽片区的综合开发前期谋划工作。镜湖开发办第一时间组建精干工作专班,奔赴国内先进标杆项目考察调研。
汲取他山之石,专班立足绍兴实际,反复研讨论证,逐步形成包含开发目标、开发范围、开发模式等核心内容的建议方案。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正式列入2019年《绍兴市市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标志着其从构想迈向实质性阶段。2020年4月,绍兴高铁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被纳入国家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其区域门户枢纽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更高层面的确认。
理念先行 系统勾勒“站城融合”新图景
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的定位,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标准与丰富的内涵,即“交通枢纽+城市门户+双创社区”三重身份。这并非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推动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深度、有机、高效融合,以期建设成为站城融合、功能综合的现代化、智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片区。
为保证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开发主体确定为绍兴镜湖开发集团下属公司——绍兴市镜湖科技城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则面向全球“招贤”:2019年3月25日,经过公开招标程序,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CKD(澳大利亚)团队共同承担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重任。同年11月27日,招标选定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为项目提供贯穿始终的专业技术支撑。这套“强强联合”的专业阵容,为项目理念的精准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反复打磨与精心构思,项目确立了统领全局的五大核心理念:
站城融合,功能综合。在满足高铁站综合换乘、人流车流聚集疏散枢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优势。另一边,站前片区将综合开发集商务办公、科创研发、数字产业、星级酒店、会议展示、商业休闲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综合体。通过交通流与商业流、工作流、生活流的有机交织,打造一个功能高度复合、空间开放共享、氛围活力创新的城市门户功能区。
立体换乘,集约高效。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组织进出高铁站,通过分层立体、一体共构,将交通流汇聚于进站大厅和换乘大厅,形成进站与出站双厅环抱,地上与地下多层贯通的换乘中枢,实现双“铁”联动、人车分流、无风雨和零距离换乘体验。利用高铁线下空间布置停车场和公交、客运交通流线,配套建设地下环隧、能源站,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使用。
循绿而建,低碳和谐。以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理念为纲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集成中水回用系统、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绿色建材、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及能耗监测系统等绿色核心设施,构建节能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建筑体系,打造“资源循环、科技赋能、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依托水乡资源禀赋,按照海绵城市和绿色生态要求,建设站前广场、滨河绿廊、生态河坎和慢行绿道,打造人、水、陆和谐共生的现代宜居社区。
传承创新,彰显特色。厚植“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乡”基因,通过乌篷船水景、人行连桥、黄酒文化景墙、名人雕塑,传承弘扬地域历史文化;利用数字孪生、泛光照明、雾森水幕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古今对话的文化体验;以“广场+公园”为定位,精心打造植物景观、园路铺装、艺术小品、城市家具,建设兼具地域标识、文化特色和智慧质感的“城市会客厅”。
数智赋能,一体运行。专项开发绍兴TOD综合智慧指挥运行系统,以“数字孪生+AI+物联网”为核心,构建站前片区全域三维驾驶舱平台,围绕站内五大管理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化、全场景、可预测的交通枢纽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推动城市交通枢纽管理向“智慧化、人本化、一体化”转型。
蓝图初展 全力打造综合枢纽新基座
经过严谨细致的规划论证,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的宏伟蓝图已然清晰。这项总投资规模约98.713亿元的宏大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28万平方米(约36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0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59.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2.6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利用成为项目一大亮点。规划建设12幢高层建筑,其中一座地标性超高层建筑高达226米,成为绍兴城市天际线上的又一颗耀眼明珠。
项目规划包含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两大核心功能板块。其中交通枢纽板块是项目的主体功能所在。规划包含大型地下环型通道(环隧),以实现交通流的快速集散;配建规模庞大的地下停车场;包含为绍兴地铁1号线支线及预建的站岛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有高效现代的中央换乘大厅和功能完善的进站大厅;设置清晰的公交场站、出租车候客区、网约车上客区、长途交旅客运集散区及水上巴士码头(结合区域水网);建设连接站区东西两侧的人行天桥等设施。所有交通元素通过立体化布局实现最优整合。
物业综合开发板块则是推动“站城融合”落地发展,激活区域经济的关键引擎。在交通枢纽的上方及周边地块,开发商务办公空间,引入国际品牌星级酒店,打造面向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孵化研发载体,建设现代化会议中心与展览空间,配置商业综合体与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完善的居住与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这些多元化功能的有机组合,共同构成了支撑门户活力、吸引高端要素的城市经济新聚落。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