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比较高,在正常人群中,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一般在3%左右,女性在1%左右。如果是劳动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会更高。一般在中度劳动强度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50%左右,在重体力劳动人群里面,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6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压迫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占35%左右,这些患者往往有坐骨神经压迫症状,会出现腰腿疼痛、活动不便等症状,除了常规治疗,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一般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不当地运动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过如果能够进行正确有效地锻炼,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可以进行游泳锻炼,因为水中有浮力,且人体脊椎由直立状态改为水平,脊柱负担大大减少,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小。另外,加强腰背肌的核心肌力功能锻炼,有助椎间盘保持稳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十分有益。腰椎核心肌力训练怎么做?
1. 渐进式平板支撑:该组合运动有助于患者在术后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进行腰椎核心肌力训练,逐步增加脊柱稳定性。首先俯卧位后伸,松弛腰背肌群,然后行双膝跪式支撑,腰部与臀部保持水平,静止保持 60 秒,再过渡到标准平板支撑,双脚尖及双肘作为4 个支点,胸腹部抬离并平行于床面,胸、腰、臀部尽量保持水平,静止保持 20 秒为一组,3 组。
2. 仰卧四肢对抗训练:此动作可训练腹部深层腹横肌及腰椎多裂肌。仰卧位,屈髋屈膝,小腿与床面平行,双手用劲顶住双膝,静力性反向对抗用力,持续 15 秒为一组,3 组。
3.仰卧腿交替举放训练:此动作训练腹横肌同时训练四肢稳定性及协调性。仰卧位,腰部贴于床面,双手平举稳定于空中,两腿交替举放,腰部不能拱起,重复 15 次为一组,3 组。
4.仰卧臀桥训练:该运动训练腹直、腹横肌及腰椎多裂肌,分两种形式:
(1)仰卧位,双手交叉抱胸,双脚掌、双肩及头部作为 5 个支点,腰及臀部最大程度抬离床面,10 次为一组,2 组。
(2)增加了双肘部作为支点,其余类似于前者。
5.仰卧直抬腿训练:该运动训练腹直、腹横肌及腰椎多裂肌。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支腿抬举至 90 度,10 次为一组,2 组。
6.俯卧后伸(小燕飞)训练:该运动训练整个胸腰后部肌群。俯卧位时双手及双腿同时最大程度背伸,空中保持 5 秒后放下,5 次为一组,2 组。
7.跪姿后伸腿训练:该动作训练脊柱对抗旋转,保持稳定的能力,腰大肌、多裂肌等诸多椎旁肌群参与训练。要求在保持腰部稳定,不产生任何晃动情况下进行交替后伸腿动作,最大程度后伸腿并保持静止 3 秒放下,重复 10 次为一组,3 组。
8.跪姿侧桥训练:该动作能同时激活腰方肌和臀中肌,增加了腰椎的侧向稳定性,保持 15 秒为一组,然后左右侧互换,4 组。
9.平举深蹲+深蹲前屈训练:该动作适合于久坐久站为职业特点的中青年人群,腰大肌、腹直肌、多裂肌、股四头肌等重要肌肉均得到训练,不适宜于有膝关节疾患人群。双肩分开同肩宽,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臂同肩宽平举,保持躯体竖直状态下做缓慢深蹲动作,15 次为一组,2 组;做完平举深蹲运动后进行深蹲前屈运动,目的是使腰椎伸屈结合,腰肌张弛有度。首先深蹲,双手掌交叉反转,低头并双臂尽力前伸,身体重心缓慢前移,使腰椎后方肌肉及韧带组织得到适度拉伸。注意:已行腰椎内镜及内固定手术患者须在术后 3 个月才能进行此前屈运动。
(内容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