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伟
36栋高层,4500多户,近万名居民。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是一处处树荫。大爷大妈们见到王芳纷纷招呼:
“介孩子,大热天儿出来干什么,不在空调屋好好呆着!”
“闺女,都几天没见了,您可别调走了啊!”
“大爷,姨,我陪客人遛遛。我没调走,我舍不得大家呢!”
王芳不是他们的孩子,是这个海颂园社区的党委书记。
天津海颂园,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农村撤村并居形成的社区。这样的社区,往往是“矛盾窝”。王芳报到第一天,就被七八十号人团团围住,手指头戳到王芳鼻子尖:
“住在我们村地上建的房子,凭什么让我们交物业费?”
“在我们村自己的地面上停车,凭什么要交停车费?”
“既然把我们村都拆了,把我们的地收了,那就把村集体企业也卖了,把钱分给我们!”
“地铁天天晚上施工,让人没法睡觉,你们管不管?”
…………
河道堵塞,会生水患,血管堵塞,会得大病。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王芳没有回避推诿。“我就是农民的孩子,深知乡亲们没了土地,住进楼房,睁眼就花钱,心里不踏实。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就得帮居民实实在在解决具体问题,躲不是办法。”
“海颂约吧”应运而生。矛盾纠纷及时约、社情民意随时约。约谁?约王芳。王芳就是“吧主”,一约就到。
“海颂约吧”的工作台账上,每一次“约会”都有详细记录。不是所有诉求,都能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会标出下一步解决路径。
说来容易做来难。
刚入住,政府补贴3年物业费。3年期满该自己交了,部分居民就急了。地下车库也是这样,本来不收费,后来又收费了,凭什么?微信群里一声招呼,地库里,围了不少业主讨要说法。王芳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消息,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地库。
谈判。谁和谁?居民代表和王芳。问题解决不?必须解决。何时解决?明天就开始解决。能解决到位不?相信我一定能。好,大家散!
磨破嘴,跑断腿。王芳找居民代表,找集体企业,找物业公司,多方斡旋,最终,物业公司同意降低收费,集体企业同意拿出补贴,剩下的,居民也就接受了。王芳又四处寻求帮助,最终,国家电网和中国移动投入700多万元资金,安装了365个电动车充电桩,电费还给予优惠,顺带为84部电梯安装智能梯控预警系统,近2500个地库车位收费难题也得以解决。
海颂园里,天天能见到王芳为居民忙碌的身影:地铁施工扰民,她来调解,施工方还为社区修了两条民心路;个别楼烟道返烟、门口雨天积水,她来解决。通过空间换服务,引入旧衣回收、家政服务、残疾人康复医疗等项目,60多名妇女有了工作……
一位远在东北的老人见到王芳的事迹报道,工工整整写来一封信说:“我是一位来日不多的老人,想把遗产留给唯一的外孙,我们从没联系过,只听说住在您的社区,您能满足我的心愿吗?”王芳说:“这份信赖,让人感动,我必须千方百计地满足。”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