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恩盖伊:选择绍兴代表机遇和未来
国家级领军人才、基恩盖伊(绍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法籍专家基恩盖伊(Jean-guy Alex Fontaine)教授,是一位在柯桥区对外“吆喝”的外籍专家,他认为,选择绍兴代表着机遇和未来,他相信这里将会成为许多人的人生新起点。
常驻绍兴的“工作狂”
在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的多位外籍专家中,基恩盖伊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是园区少有的全职外籍专家,自2022年来到柯桥工作以来,他和夫人就长期住在柯桥,期间仅有2次回法国探亲。
近年来,柯桥区以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为依托,形成了“以外引外、以外宣外、以外助外”运行模式,持续吸纳高层次海外人才,基恩盖伊就是被自己的朋友邀请来聚集区考察后,被吸引留下来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我国国家级领军人才,充分发挥自己“朋友圈”优势,为柯桥引进了多名优秀的外国高端人才。
今年已经跨入古稀之年的基恩盖伊是一位非常务实的科学家。由于时差,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非常长,还时刻想着如何让中国的企业能够与国外的高校、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并促成合作,这个工作并不简单,但他竭尽全力在做。
“我每天工作,如有必要,我会一周工作七天。”基恩盖伊的法式浪漫都体现在了对工作的激情中。据他的同事介绍,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压力,6月初,他 的身体出现了不适,直到6月下旬才有所好转,恢复上班后,又工作到了半夜。对他来说,这是工作常态。
引才留才的“外交家”
采访中,基恩盖伊幽默地把自己比喻成一名“外交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引荐、对接等,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并喜爱绍兴创业环境、产业结构以及人文环境等。
2023年,在绍兴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基恩盖伊 创立了柯桥区首个人工智能国际人才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AI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识别等领域展开研究。在他的牵线下,绍兴一家从事智能系统研发的企业,与南非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经达成了实质性的合作。
采访的当天上午,他还在积极为一家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法国企业进行合作对接。“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双方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既能引入外国人才、外国企业落地绍兴,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绍兴产品打开国外市场。”他介绍,很多时候,他还会帮助国外的研究机构,在国内对接研究所需材料的生产商。
作为机器人、无人潜器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基恩盖伊依旧活跃在科研一线,攻克机器人及计算模拟的技术创新。2024年,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芯片设计上联袂协作,攻克了芯片功耗上的难题,目前第一颗芯片已经流片(试生产)。
除了为企业寻找精准合作伙伴,基恩盖伊还为绍兴的引才留才付诸努力。他通过自己的人脉,吸引了过去的同事、下属、博士后等多位人才来到中国,驻扎在了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他还积极与绍兴本地高校建立联系,推进本地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师生交流、科研合作提供帮助。
更好地为中国服务
“要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就需要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等,需要阅读一些书籍。”基恩盖伊说。在他的书架上,有不少与绍兴文化相关的英语书籍,如鲁迅的文学作品等。他还用手指代毛笔,在桌子上写了一个“福”字。
采访中,基恩盖伊拿出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记者看到,书本有明显的翻阅痕迹,每隔几页就贴有黄色便笺纸,上面写着阅读心得。他说:“只有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政策走向等,我才能更好地为这个国家服务。”这本书里有许多要学习的内容,值得慢慢看,反复看。
基恩盖伊十分喜欢中国,也热爱绍兴这座城市。在来绍三年多,他和妻子俨然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绍兴通”。他们已经不需要绍兴本地导游和翻译的帮助,就能带着国外友人游遍绍兴。
3月24日,基恩盖伊拿到了柯桥区首批“聚英卡”,这一批仅有12位外国人才率先领取。这让他觉得十分自豪,他说:“有了这张卡,今后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在绍兴感到安心、温暖。”
名片
基恩盖伊(Jean-guy Alex Fontiane),法国籍,国家级领军人才,机器人、无人潜器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长期从事机器人、无人潜器和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发表了160余篇高水平论文,获得18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编著了3本书籍。
张微:让计算机乘“视”而上
智能视觉是诸暨大力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短短几年培育,产业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和规模集聚,正向着打造智能视觉集聚发展新高地迈进。
作为其中的亲身参与者,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复杂系统与数据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微教授也是将项目落地诸暨,让计算机乘“视”而上,更智慧地“看”世界。
校企合作落地化
“我们团队与绍兴诸暨的合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既有校地合作模式的推动,也受到了诸暨行业布局的吸引。”提及与绍兴宇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绍兴宇链”)的合作,张微这样说。
2022年11月,绍兴宇链的《Codex可编程视觉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诸暨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举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这个项目的申报人一栏中,填写的是张微的名字。“当时是合作参赛,通过比赛也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合作。”他说。
此前,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浣江实验室,推出了不少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务实政策,张微的不少同事纷纷加盟浣江实验室,这也进一步促使他将科研成果与诸暨企业合作。“我的同事中也有不少诸暨人,所以我对诸暨的印象很深刻。”
作为一家新兴企业,绍兴宇链抓住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产业风口,这几年的发展十分迅猛。“团队与企业的合作主要在可编视觉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也就是目前风头正盛的视觉AI领域。”张微介绍,当时,绍兴宇链对部分客户的二次开发、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双方基于这个契机,建立了深入合作。
“视觉AI的市场广阔,我们就是基于这些背景落地诸暨,建立了这样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研发平台。”张微说。
让视觉AI更智慧
在当今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中,视觉AI已成为众多行业的核心技术。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到工业检测和医疗影像,视觉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世界。“简单来说,视觉AI就是让计算机‘看懂’世界,并做出相应的智能决策。”张微解释。
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张微团队与绍兴宇链合作开发了首个面向终端的视觉AI编程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
张微解释,这套系统主要优势是可以将AI算法集成到视觉终端,提高落地场景的运用。如运用在教育上,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学生的跳绳情况,让评测更准确;在医疗康复领域,可以判断康复病人的肢体形态是否标准;在生产领域,可以让管理者监测生产过程是否规范、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就连包装过程中的装箱是否合理规范,也可以通过系统来实现;也可以安装在无人机、船舶、集装箱上,进行物体识别等。
“基于这套系统,可以针对中小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通过拖拉拽方式建模型,将算法集成到终端上,进行自动化信息采集和处理。这既能提升数据采集质量,也能弥补数据采集的不足。”张微介绍,系统将小样板的学习理念运用到智能制造的实际生产工作中,为后期的二次开发、定制开发提供了优势。
这套系统目前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市场开拓,“竞争压力有,但市场也足够广阔。”张微说,视觉AI的市场很大,有很多功能和应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开发,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去突破的领域。
除了系统的开发,张微团队还结合终端核心算法、各种平台工具,为视觉的使用者、开发者提供服务。
争做行业革新者
一直以来,张微主张人工智能厂商和初创公司可以将研发目光投向细分领域。他认为,这就好比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可以选择文、理、医等具体方向,也就是场景细分化、专业化。
他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打磨团队的核心产品,让产品更加智能,落地更加容易,让客户操作触手可及。“我希望能够围绕计算机视觉,做一个革新者,去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难题,让终端可编程视觉系统适用于方方面面。”
此外,张微也十分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他致力于培养学生把新的理念和技术用到社会的实际生产中,在企业技术团队培养上,他认为需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将科研知识与用户需求结合,做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技术。
“一直以来,科研界和产业界都存在一条鸿沟,我们在熟悉的领域内,正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促进多专业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张微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能让人们更好、更智能地去发现这个世界。
名片
张微,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与时空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环保、数字孪生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工作。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