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后,感觉自己瞬间就老了。”
“才50多岁,已经打算好两口子‘相依为命’,过好后半生了。”
“年纪大了,总不能给小辈添麻烦吧。”
…… ……
近日的一场老同事聚会上,谈起读博的孩子、将来的养老,53岁的温州人老夏(化名)不禁生出“自己已经是空巢老人”的念头。
越来越多70后,因子女外出读大学或刚立业成家,明明自己还没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就成了家中的“留守父母”。
当“空巢危机”悄然逼近,中年群体如何“自救”?晚年生活又该如何规划?
A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
告别老友,老夏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他拿出抽屉里女儿的手写信,细细阅读。“最开始一个月一封,生活琐事、学业情况、同学关系,写了一个多学期,后来她忙了,就没再给我写了。”老夏说。
老夏的女儿大学时离开家,如今在复旦大学读博士。这样一算,老夏和妻子已经“空巢”8年。女儿回温州工作意愿不强,老夏知道,自己大概率还要继续“空巢”下去。
老夏至今记得,女儿上大学时,自己曾去参加过家长会。听着老师的赞扬,再看着如此优秀的女儿,他感慨万千:“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越来越小,孩子的世界会越来越大,不能再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这句话其实并不仅是欣慰,还有些唏嘘和自我劝慰。
眼下,老夏正处于人生中相对惬意的阶段,孩子尚未成家,只需出钱,无须出力;父母虽身体有小恙,总体还算健康。因为尚在中年,他自觉“并没有很强烈的孤独感”。
但生活里,老夏还是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晚上做饭时想添个菜,两个人又吃不完,最后只能简单“糊弄”两口。“以前听到女儿周末要回来,会张罗着买点菜,现在女儿不经常回来,我和妻子两个人好像缺失了晚餐的仪式感。”老夏说。
提起未来养老,老夏已有计划。70后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刚退休那几年,肯定以照顾父母为主。到第二阶段,女儿成家生子,他们可以搬到女儿所在的城市,或找个折中的城市生活,为照顾孙辈出点绵薄之力,也不打扰孩子的生活。生命的最后时光,老夏则希望在养老院度过。
老夏说,看到年轻一代在工作中承受了太多压力,他不希望自己再成为孩子的负担。今后,养老肯定要靠自己,保持身体健康,拥有兴趣爱好,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不依赖孩子,才是最佳选择。
但他也知道,这也许只是现阶段对养老的规划而已,真到了那时候,面对独自老去的无奈,也许想法又变了。
B
“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扑棱着翅膀就飞走了。”也许是快“奔六”了,这两年,李斌(化名)变得有点多愁善感。
李斌的儿子大学本科前往美国留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起初,李斌耳边都是羡慕的声音。但慢慢地,夸赞变成疑问:“你儿子还在美国?不打算回来了?”
李斌的儿子将近5年没回国了。除了儿子毕业那年,夫妻俩去参加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