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学的学生们在博物馆里寻宝,沥海街道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开心杂货铺”里购物闯关,柯岩街道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葵园”辨别真假向日葵……学期末,绍兴市多所小学积极创新一二年级非纸笔测评形式,将传统考场巧妙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场。
6月25日上午,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二年级的学生们走进绍兴博物馆,一场特别的非纸笔测评之旅就此展开。孩子们手持学校精心准备的博物馆文物图,如同寻宝小达人一般,在展厅内仔细寻找对应的实物。随后,他们化身小小讲解员,自信满满地介绍起青铜矛、玉石狗、越王剑等珍贵文物背后的悠久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这个‘玉石狗’,形态像一只趴着的小狗。它是25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工艺品,由玉石雕刻而成,初步认定为古代贵族的装饰品或者陪葬品。”二(8)班学生谢景恬说。
该校文源校区二年级学生走进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距离了解汽车构造,学习基础汽车知识,还完成了汽车重量估算等任务。二(1)班学生王婧怡的家长作为志愿者考官参与了本次活动,她感慨地说:“这次测评意义非凡,孩子们仿佛走进了真实的‘汽车大讲堂’。”
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陈小蓉介绍,今年鲁迅小学以主题化、项目化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原本在校内开展的一二年级非纸笔测评活动场地搬进了超市、博物馆和高校。前期,学校团队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深入研讨和精心设计,力求突破传统测评的空间限制。
位于滨海新区的沥海街道中心小学“贝海拾趣”游考也很新颖。在“百数探秘场”,孩子们借助贝壳形状的百数图,轻松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在“开心杂货铺”里,1角、5元的样币让人民币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校希望这不仅是对学科素养的立体测评,也是一次关于‘学习本应快乐’的生动实践。”该校校长朱国成说。
柯桥区柯岩街道中心小学的“葵园探秘”充满了自然的趣味。一年级学生拿起扫帚认真打扫“护花区”,在劳动中深刻理解责任的含义;二年级学生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方式辨别真假向日葵,让科学观察与逻辑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同步成长。
平水镇中心小学创新引入AI技术革新评价方式。当学生对着智能终端声情并茂地诵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贺知章《咏柳》等经典唐诗时,AI系统能从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实时完成智能分析,生成可视化测评报告。“AI老师告诉我,读‘天姥连天向天横’时要更豪迈些,就像李白站在高山上吟诗!”拿到测评结果,一年级学生小雨说。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开发涵盖“唐诗之路”文化研学、山水诗词创作等多维度的智能测评系统,让人工智能成为助力学生传承文化基因、全面发展的“数字翅膀”。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