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新十年之际,近日第二届“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浙东运河畔的绍兴图书馆启动。由首都图书馆构建的“AI鲁迅”首次以数字生命形态“重返”故乡而引发关注,此次活动吸引300余名读者线下参与,并有125.2万人次实时线上观看直播。
活动现场,AI鲁迅的出场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面对“如何实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之问,数字鲁迅回应:“翻译是桥梁,教育是土壤……切忌武断评判,而应以开放心态接纳,方能促进文明的和谐共生。”当被问及如何在作品中将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色联系在一起时,数字鲁迅表示:在我的作品里,民俗风情与水乡景色常常交织,如社戏里的绍兴河道承载了童年的欢乐与友情。祝福中那静谧的古镇,映射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水乡的恬静与动荡情感在其间流淌,或欢愉,或哀伤。风土人情,既是记忆中的温暖,又是变迁中的愁绪。
此外,对于街头巷尾的鲁迅二次元形象,AI鲁迅回答:“二次元世界中的我,仿佛跨越时空,与年轻心灵对话,这既是认可,也是对我文字力量的一种延续。”
“从某种程度上讲,绍兴和鲁迅是画等号的。”浙江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何俊杰道出了这座水城与文豪的血脉相连。鲁迅一生足迹所至的多座国内城市——绍兴、杭州、北京等,皆为大运河沿线重镇,其思想轨迹与运河脉络惊人叠合。更令人惊叹的是,《故乡》一文不仅刻入中国学生记忆,也载入日韩教科书。在鲁迅发表《故乡》100周年之际,绍兴发起“中日韩三国学生同上一堂课”,让“故乡”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密码。
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张志清“请”出了绍兴图书馆馆藏的三种古籍:鲁迅先生研究古代会稽历史、人物和风俗的重要文献资料《会稽郡故书杂集》,作为研究绍兴图书馆的前身古越藏书楼的重要文献:《古越藏书楼书目》和《古越藏书楼章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傅平航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