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没花一分钱,绍兴这些人住上了新房子

2025-06-24 07:56

来源: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鹤池苑小区低保户李亮(化名)家中,厨房里传来阵阵饭菜香。李亮母亲正在这个刚刚完成改造的小厨房里张罗午饭。洁白的瓷砖、锃亮的灶台,锅里的汤正咕咕冒着热气,上方一台款式现代的崭新油烟机正静静地运行着……这个曾经最让人发愁的角落,如今明亮、整洁、功能齐备,处处透着安定与舒适。“多亏了政府的帮助,一分钱没花就住上了新房子。”李亮母亲由衷地说。

近期,绍兴市越城区不少残疾人家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翻新,住上了“新房”。这份惊喜,源于越城区今年启动的“越·助残”残疾人生活提质行动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通过“净居亮居”改造,显著改善着越城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居住条件,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改造前的厨房

肢体残疾的李亮今年47岁,行走困难,妻子和女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一家人日常生活依靠低保补贴维持。原本已经使用二十多年的厨房,柜子老化、污水管道堵塞、油烟机频频“罢工”,让李亮一家十分困扰。“做饭非常不方便,也没有余钱重新装修,就只能一直将就。”李亮无奈地说。

今年,在“越·助残”行动的推进下,李亮家多年的困扰终于得到了解决。经过区残联摸底及改造需求确认,李亮家符合改造条件,5月初区残联进行入户筛查并确认改造初步方案,6月便完成了改造。

“定制灶台、定制水槽、吊顶、水路改造、装柜子等,这次厨房共改造了近10个项目。”区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大多残疾人不爱出门,长期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净居亮居”改造,不仅提升残疾人生活便捷程度,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善他们的心态。

改造前的水泥地

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不尽相同,区残联根据残疾类别、等级、家庭环境条件及个人改造需求,为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家住城南街道和平村的王东(化名)因多次中风而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平时独居在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旧房屋中。困扰他多年的是家门口那片坑洼不平的水泥地,轮椅进出不便,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椅侧翻。经过实地踏勘后,工作人员将门口地面坡化纳入改造项目。 如今,一道平缓、坚实的水泥坡道取代了旧日的坎坷,真正为王东打通了安全、便捷的无障碍通道。

“对我们来说,抬抬脚就过去的小台阶、小坑洼,对像王东这样的残疾人,却是寸步难行的大障碍。”和平村残协主席谢亚萍看着新修的坡道,欣慰地说。

改造前的卫生间

与此同时,王东家那个令人揪心的简易卫生间也迎来了“新生”。 王东屋内原本没有厕所,中风后,他只能在院子一角临时搭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棚屋:地面和内墙是粗糙、斑驳的水泥面,一扇木门摇摇欲坠,唯二的设施只有一个马桶和无法使用的热水器,多年来,王东连在家洗个热水澡都成了奢望。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卫生间明亮整洁,崭新的玻璃门稳固牢靠,更重要的是,一台崭新的热水器安装到位,热水汩汩流出,彻底解决了王东“洗澡难”的大问题。

像李亮、王东这样的家庭,正是“越·助残”行动扩面提质的受益者。今年“越·助残”行动改造对象在原先低保低边残疾人家庭的基础上,增加重度残疾、一户多残、以老养残、轻残重病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内容包括坡道、栏杆、扶手设置等无障碍改造,屋顶墙面漏风漏雨整修、水电气排污隐患消除等安全保障类改造,地面硬化、内外墙粉刷、门窗安装更换等环境改善类改造,以及厨房卫生间改造提升、基本家具家电配置、家庭和个人卫生保洁护理等生活提升类改造。

“项目启动后,由村社、镇街摸排符合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残疾人,目前已有9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列入‘净居亮居’改造名单,其中30户已完成改造。”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于7月底全面完工。”

“净居亮居”改造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越·助残”行动所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盏照亮居室的灯,更是一簇簇点亮希望的火种。

(内容来源:今日越城)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