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打进晚报热线,为书圣故里景区的夜间照明“操了心”。夏季来临,夜晚出行游客增多,可景区苦楝树旁、戒珠寺等地光线昏暗,不仅让游客拍照“出片难”,也让老居民出行不便,就连整条街都显得冷清不少。看似不起眼的照明问题,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大家在景区的体验。
对游客来说,旅行途中的拍照打卡是记录美好回忆的重要方式。白天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晚上本是错峰拍照的好时机,可昏暗的光线让大家的拍摄计划泡了汤。这些游客的心声,反映出照明不足对旅游体验的直接影响。而对于汉服店店主而言,景区灯光亮堂些,能吸引更多游客,店里的生意也会跟着好起来。老居民陈师傅盼着景区热闹,明亮的灯光不仅方便出行,更能让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
可当记者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时,却得到了职能划分不清、社区经费有限等回应。原景区职能调整后,新公司管辖范围有限,不清楚灯光亮化该由谁落实;社区想解决问题,却苦于经费不足。看似复杂的问题,实则反映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衔接漏洞。
其实,书圣故里景区要变得“亮堂”起来,并非难事。相关部门不妨坐下来,捋一捋职能划分,明确责任主体。若是经费问题,也可以探索多方合作的模式,比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建设,或者通过政府专项拨款、社区自筹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一个景区的“微小”改变,背后是无数游客和居民的“微笑”。灯光亮了,游客能拍出满意的照片,带着好心情离开;居民出行更方便,生活也更有滋味;景区人气旺了,周边商户的生意红火,整个街区的经济也能得到带动。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期待相关部门能早发现、快重视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书圣故里的夜晚亮起来,让游客和居民的笑容多起来。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