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有SU7车主已提起诉讼!与小米高管沟通后一个多月未获进展,“机盖门”维权车主发声

2025-06-23 15:31

来源:

“今天是SU7挖孔维权第51日,小米方面自5月7日问答回应后没有任何新的公开回应。很多准车主已委托律师向小米发起诉讼,少数已立案待审。我个人的起诉今天提交。”

6月20日,小米SU7挖孔版车主高先生告诉记者,自5月15日他接受小米高管面谈邀请后,针对“挖孔版”涉嫌虚假宣传引发车主维权的相关事宜再无实质性进展。6月20日,他已委托律师正式向小米汽车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定金2万元,并赔偿损失6万元。

自3月底的燃爆事件,至5月的“机盖门”事件,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旋涡。雷军不禁在微博感慨,这是他自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而与之一同被裹挟进旋涡中的,还有那些公开维权的车主。5月19日,小米法务一则有关“黑公关”的公告,又在网上让不少人产生联想:这些小米汽车“机盖门”的维权者,就是被包括到其中“有组织、有预谋”的吗?

深陷旋涡的小米

一个月前的5月22日晚,小米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官宣了市场期待已久的SUV汽车小米YU7、3nm自研芯片“玄戒o1”、手机小米15S Pro等众多新产品。但一位现场嘉宾告诉记者:“可能是受到近期舆论风波影响,雷军的介绍明显‘克制’了很多。”

“风雨中”的小米发布会

“边看发布会边吐槽,尤其是看了新车YU7的介绍。”高先生表示,他与群内的众多维权车主的讨论点集中在,“YU7真风道,Ultra假风道。更‘破防’了。”

不久前,首批订购“挖孔版”小米SU7 Ultra的车主陆续开始提车后发现,需加价4.2万元升级配置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就是俗称的“挖孔版机盖”仅为装饰件,并无官方大力宣传的性能提升。随即,“数百名小米车主要求无损退车”的消息就此引爆社交网络,被称为“机盖门”。

5月7日,小米汽车官方第一时间回应争议,承认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但该回应却被车主及部分网友质疑为“文字游戏”“不正视问题”“有失水准”。

多位深陷“机盖门”的小米车主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小米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5日前后,小米汽车再被曝出“车盖变形”问题,浙江消保委专家直言:“还是设计造车经验不足。干这行12年第一次见新车有这种毛病。”

叠加的质疑,向小米不断袭来,成为众矢之的的自然是创始人雷军。5月10日,雷军曾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过去的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15日的内部讲话中,他再次提及“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

曾经感受到的诚意

事实上,在“机盖门”事件中,维权车主一度感受到了诚意。

公开维权并担任维权群“群主”的高先生告诉记者,5月15日,他代表群内428位车主接受了小米汽车的官方邀约。当天,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和销交服总经理张健从北京前往杭州,与高先生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线下谈判。

彼时,他曾向记者表示:“诚意是有的,毕竟谈了这么长时间。”

身为车主代表,他第一时间将约谈的主要内容向群内其他车主进行转达,称:“作为一个普通准用户,小米公司努力解决问题的诚意我感受到了。”面谈中,高先生向小米方面详尽表达了群友的想法和心情,也提出了此前一系列让人失望的回应。小米的两位高管也详细介绍了SU7 Ultra发布前后到现在的历程、宣传和回应的各种原因。

高先生称,两位高管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许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也挽回前期宣传上的错误。但他们需要点时间论证,已经着手进行。”

彼时,群内另一车主朱先生听闻谈判进程后告诉记者:“比较有诚意。不计成本挽回用户信任。”他自言始终对小米和雷军抱有好感,所以才在发布会结束后第一时间付了定金,更不吝成本升级配置,最终新车落地花费了60多万元。

朱先生的订车记录

“但‘机盖门’事情的出现,让我觉得‘买小米汽车很酷’这件事一下子不存在了,现在不仅不酷,反而还有些憋屈。”朱先生坦言,即便身处舆论旋涡,他也在耐心等待小米官方的解决方案。

他还直言对小米即将召开的新品发布会充满期待:“我预感雷军会在发布会上提出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方案,以展现小米品牌的好感,也体现出他的诚意。我们对小米品牌的积极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它真诚的待人之道,而不是放任用户舆情发酵、坐视用户不满不管的企业。”

事实上,在车主与高管面谈之后,高先生就曾直言仍存顾虑。他曾向群友“交底”,“他们不能满足退订,这是他们的生命线,开放退订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此,一部分车主坚持无损退车,另一部分车主则愿意进一步谈判。但缓和的态度伴随着5月19日下午小米法务部的一条微博,发生了转变。

让维权车主欲哭无泪的一纸公告 

5月19日下午,小米法务部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公司从司法机关处获悉,此前公司报案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告破。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

雷军转发该消息评论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造谣、抹黑等侵权行为,小米将坚决以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此,有网友评论道:“虽然是去年报的案,但明显是要震慑现在的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批评的言论。”

事实上,5月13日至19日,小米法务部发布多条有关“商业诋毁”“侮辱诽谤”“网络黑公关”等案情进展,那些公开提出维权诉求的车主也被一并裹挟其中。以高先生为代表的车主,被越来越多的“米粉”质疑公开维权的“真实目的”。

高先生直言,看到有网友评价小米“旧案新发”是在含沙射影,让他感觉很不舒服,他表示车主都是合理合法维权,“但他们这么一发,就把问题引到是别有用心的攻击,而我们只是商战的工具。”“维权不成,名誉更是受损。”

他强调自己只是普通消费者,与所谓的“商战攻击”没有任何关系。“我只知道,我买的东西有问题,我要讨回公道。”高先生说。

记者核实,小米法务部发布的内容显示:自2024年12月起,直至近期小米汽车相关的系列热点事件,犯罪团伙捏造虚假信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严重诋毁小米公司。但官方并未提及该案是否包含今年5月小米SU7 Ultra“机盖门”事件,以及数百名车主公开维权等一系列事件。

更令车主们感到不安的一件事是,5月15日的谈判之后,他们发现小米汽车App上的购车协议疑似“下架”,无法访问。不久后,协议正常访问,但内容对比之前版本存在变动。

有车主发现“新版本”的购车协议中有关“车辆配置”内容中,删除了一条关于“犹豫期”的内容。原始版本中的条款提及用户支付定金后168小时为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您可以修改配置或申请退还定金,但您在犹豫期内自行选择锁定订单的,您将无法再修改配置,已支付定金不退还;犹豫期届满,车辆订单将自动锁定,您将无法再修改配置,已支付定金不退还。”更新后的版本中,该条款已不存在。

有关“定金”的表述也有变化。原始版本中约定:“您知悉并同意,您按《预购意向书》支付的定金自动转化为本协议项下的定金,订单锁定后定金不退。”而“新版本”的表述变更为:“您知悉并同意,订单锁定之后,定金不退。”

高先生告诉记者,因涉及意向协议、购车合同等情况,群内有人签了,有的未签,有的保存了原始文件,也有人未保存。“现在众说纷纭,我不能完全确定具体是怎么改的。”他表示,“但下架又重新上架是真实的。”

“车友都担心之前与小米高层的接触可能不会带来进一步动作,觉得他们就是在拖延。”高先生表示,在此之前他与二位高管曾拉过沟通群,“但所谓一周论证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结果。”他透露,5月24日是小米方面最后一次回复,对方称如果高先生公开谈判内容,将追究其“侵犯隐私”,“今天我公开了,赶紧来追究我吧!”

提起诉讼的维权者被裹进旋涡

矛盾进一步激化,车主决定“还施彼身”。

5月19日,看到小米法务部的一纸公告之后,高先生用与雷军高度相似的文案发布了他早已拟好的民事诉状。22日,他告诉记者,因小米方面违背了“一周之约”,迟迟没有给出具体的赔偿方案,他决定递交起诉书,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个月后,高先生委托律师正式对小米汽车等相关方提起诉讼。

高先生坦言并非自己“敏感”,而是太多人将小米公布的“网络黑公关”事件与正在公开维权的他们联系起来,质疑维权的真实性,让他们不厌其烦。

“这两天,米粉骂我们,米黑骂我们,车友也骂我们,路人不明真相也骂我们,还把我们骂上了热搜。”“消费者帮着企业谩骂消费者,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

对此,记者也找到数位“米粉”评价该事件,大多数都承认小米在这件事的宣传上确实“犯了错误”,只是面对这种“宣传错误”,粉丝态度不一。

一些人认为:“不夸张怎么营销?现在行业这么卷,大家都如此,小米无可厚非。”另一些人则表示:“营销是小米一直以来的‘套路’,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次真的摔跟头了。”

发布会直播间,弹幕不断有网友刷屏“不要夸大宣传”

雷军此前在微博发文称,“过去的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有车主则表示:“我们车主难道不是更艰难吗?”即便不断自证,社交平台仍会出现质疑维权真实性和必要性的负面言论。身处舆论旋涡,车主们不得不一边维权,一边忙着给自己“反黑”。

朱先生告诉记者:“能够妥善解决的话,我们还是愿意继续支持小米。”高先生也表示:“希望小米能够正视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所谓‘阴谋’上。”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多次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小米官方求证情况,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任何回复。为此记者又通过业内联系小米官方相关人员,对方以“小米与小米汽车业务线不同”“对接人内部分工不同”等理由婉拒了采访。

车主也表示线下“面谈”之后,小米并未按照约定的时间给出具体答复,多次询问后未果,“微信直接都不回了”。

采访手记:请,将“诚意”进行到底

“诚意”二字,是此次采访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今年是小米创业15周年,从国产科技公司一步步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小米靠的始终是对产品、对用户、对市场抱有最大程度的诚意。

即便被舆论裹挟,很多人也都坚信问题不是出在产品本身,而是营销话术和售后态度的“不真诚”。

有网友开始质疑曾经诚意满满的雷军现在发微博是在“打感情牌”,质疑小米法务部采取“严正声明、旧案重提”的方式,会让人不自觉地将矛头指向正在维权的车主和公开表达质疑的人,存在“含沙射影”的情况……

车主们的诉求除了维权本身,现在还多了“恢复名誉”。他们希望小米法务部能够明明白白告诉大众“案情通告”说的是不是维权车主,“不该背的锅,我们不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米粉”的信仰由“真诚”筑起,这是小米品牌走到如今的“核心竞争力”。切莫在广大用户心中掺入名为“套路”的沙子,使正当维权的消费者担心沦为“商业竞争”的棋子。

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感叹:“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国产科技品牌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所以用户才会加倍鼎力支持。但聚光灯外那群等待维权结果的车主,他们一样曾是小米最忠实的粉丝。

无论车主还是粉丝,都很期待一点——小米能够重回那个“实在”的小米,将打动无数消费者的那份“诚意”进行到底。

(内容来源:津云)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