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朗和银润国际医养中心近日试运营,高档的设施设备与优质的医养服务,直接拉高了我市养老产业的档次。在行业标杆的引领下,不少医养一体机构也在寻求升级,看好“银发经济”的潜力。与此同时,高端化、个性化的幼托中心也纷纷入市,向“朝阳产业”进军。可以说,我市“一老一小”工作正在不断提升中。
“一老一小”工作既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大事要事,对于改善民生福祉、扩大就业潜力、培育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绍兴的“一老一小”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仍任重道远,还有短板要补,有困局要破。譬如托育领域的资源稀缺与收费高昂,让幼儿家长充满“托育焦虑”;养老机构缺少专业护理人才与智慧养老服务,使养老产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一老一小”的市场化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协同与供求体系还不够完善。
“一老一小”工作是民生实事,更是促进生育的关键杠杆。要撬动这根杠杆,破解托育困局,需以社会化运行来激活市场,探索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幼托新模式,同时盘活幼儿园存量资源,打造普惠化的家门口幼托驿站,加大托育供给与补贴力度,让托育服务不再走向“贵族化”。还可探索“用人单位托育”制度,将托育支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家庭共担的闭环式托幼机制,让年轻人敢生、愿生、能养、会养,真正破解低生育率困局。
面对银发浪潮,则要细分市场、精准养老,既有高端养老机构来领航产业,更有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要鼓励社会资本深耕医养结合领域,通过产学融合定向培育专业人才,规范养老护理员培训与职业行为。对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推广便捷式“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好“老年食堂”作用,尝试社会养老志愿服务,以“时间银行”的互惠方式推进互助养老。
让数字多跑路,让家人少操心。智慧养老与数智幼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要尽快消除养老服务中的“数字鸿沟”,打造数智化养老与托育的服务圈,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优化“一老一小”工作。如武汉的“全龄友好微空间”,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增设适老化设施与儿童游乐区,设立“四点半学校”和老年休闲公园,促进代际共融;宁波实现镇街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00%覆盖,并打造“甬易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方便老年人一键获取相关服务。
服务好“银发族”与“萌娃族”,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篇章中的重头戏之一,也是城市“善治”能力的重要体现。唯有以“发展大事”的格局统筹资源力量,把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做精做细做实,才能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愿景成为绍兴的温暖风景线。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苏小坡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