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香弥漫的市集一角,细小的铜勺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楼伟华指间灵活翻转,缕缕金红糖丝转瞬便凝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这位53岁的糖画传承人,已在这份甜蜜的坚守中耕耘20余载。“最初是跟着我公公学的。”楼伟华微笑着说,“他不仅会糖画,更精通扯白糖。年轻时我就被糖画明艳的色彩与活泼的图案吸引,自此便再未放下这柄小勺。”
夺目彩凤凰。
糖画之美,源于其化平凡为神奇的质朴工序。楼伟华介绍,创作伊始需精心熬糖,砂糖与水在文火慢熬中渐成黏稠透亮的琥珀色糖稀,这是糖画的灵魂基底。待温度适宜,便执起铜勺,以糖为墨,以大理石板为纸,全凭胸中成竹与手腕功夫,让滚烫糖浆流泻而下。每一次提、顿、勾、转皆需一气呵成,分毫之差便可能前功尽弃。
楼伟华特别告诉记者一个关乎“天时”的经验:“糖画在冬天做起来会更方便,作品定型之后冷却更快,线条更易保持清晰锐利。夏天炎热,空气湿度大,温度高,糖画作品特别娇气,很容易软化变形甚至流淌下来,必须动作更快,有时甚至需要借助风扇辅助降温。”记者现场看到,糖液接触石面,瞬间凝结,一件玲珑剔透闪耀着琥珀光泽的作品就此诞生。
糖画作品的传统题材如十二生肖,楼伟华早已驾轻就熟,三五分钟便能活灵活现地呈现于眼前。然而,楼伟华并未止步于古老图谱。为了让这门甜蜜艺术焕发新生,赢得年轻一代的喜爱,她大胆将哪吒、奥特曼等鲜活形象纳入方寸糖画。这份执着创新,正悄然拓宽着非遗糖画的边界与观众群。
如今,鲁迅小学的课堂与热闹的市集,常能见到楼伟华俯身示范的身影。她乐于将熬糖的秘诀、运勺的巧劲倾囊相授。当被问及传承,楼伟华告诉记者:“目前因事务繁多,尚未正式收徒。过两年待时间充裕些,我真心希望能寻得踏实耐劳的年轻人,将这缕甜香、这份手艺,稳稳当当地传递下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见习记者 傅平航 文/摄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