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新区马海路与大潭路交叉口,焕然一新的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十分引人注目。近年来,蓝珧新材料、烯界热管理、先越科技、二零八先进科技、柔墨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陆续入驻该园,为滨海新区新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绍芯谷区域内率先腾退印染产能、完成微更新改造并导入新产业的标杆园区,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为片区印染化工企业参与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引领。
硬件筑巢
现代化空间赋能发展
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坐落于绍芯谷产业社区,其建设主体浙江七色彩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逾50年历史的绍兴纺织龙头企业,业务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园区由企业利用原华绅厂区实施微更新改造,总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我们对厂区现有外立面、道路、围墙等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新增了水、电智能抄表,以及智能监控、门禁等系统,致力打造适配性强、绿色环保、品质上乘、高效运作的科技产业园。”产业园负责人杨一斓介绍道。
目前,园区内生活及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员工食堂、宿舍、咖啡吧、健身房等保障日常所需,同时配备综合服务区、共享办公室及多功能厅,满足多元商务需求。“这些完善的配套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显著降低了入驻企业的运营成本。”杨一斓表示。
园区的突出优势在于厂房的层高:现有A、B、C、D四栋厂房中,A、B、C三栋采用单层(高近15米)与三层(首层近8米,二、三层约5米)结合的结构;D栋则为三层设计,每层均高近8米。“高大的厂房空间,意味着可以容纳更多大型生产设备,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入驻的物理限制。”杨一斓告诉记者,这不仅提升了空间舒适度,配合精心规划的庭院景观,更能为入驻企业营造舒适美观的环境,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产业磁吸
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创新、协同、绿色、共享”是产业园的发展理念,打造适配性强、绿色环保、高品质且高效运营的优质科技产业园是其核心目标。
自投入运营以来,园区招商团队便明确方向:引进项目必须契合滨海新区“4311”现代产业体系,力求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浙江烯界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高通量酷冷模组与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项目近期在园区正式投产。作为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硬科技产业先导项目的重要一环,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雷达系统、地面望远镜成像系统等高端装备领域。“我们将专注于两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预计明年实现满产目标。”烯界热管理总经理陈琛表示。
截至目前,产业园已成功吸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符合新区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方向的优质企业5家,另有4家意向企业正在接洽,预计今年6月还将新增签约企业2家。“目前入驻企业使用面积已占园区总面积近一半。”产业园招商运营负责人张永兴透露,“团队每周平均接待考察客户至少5批次,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服务赋能
全链条护航企业成长
全球首创“线路板级”电子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企业——柔墨电子,其园区厂房装修已近尾声。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60万平方米柔性电路板(FPC)的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项目建设早期,由于企业负责人常驻外地,涉及新区的手续办理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进度。园区招商运营团队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协助企业准备材料、代办流程,有效解决了“人不在场”的问题,确保了装修按期启动。“除了流程上的支持,我们还着力发挥产业链配套优势,为企业打通无障碍沟通和高效对接的渠道。”张永兴说。团队更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类扶持政策,做好奖补申请等服务工作。
此外,依托集团雄厚实力,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设立了规模超5亿元的产业基金,为入驻企业提供坚实的金融后盾。“目前园区已对接项目资源近30个,只要企业选择落户,即可获得基金的相应支持。”张永兴表示,这一金融赋能举措,为企业在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再添强劲保障。
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的蝶变新生,是滨海新区以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它成功破解了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难题,从前期腾退、中期有机更新到如今高质量运营,其探索路径为片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如今,这一焕发蓬勃生机的产业园,依托高标准的硬件设施、精准的产业定位、强大的项目引力链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正加速汇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激发片区相关企业的更新共建热情,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身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区。”滨海新区袍江更新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章淳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