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东南亚之行、5月访问俄罗斯、6月来到中亚,今年以来3次元首出访皆聚焦周边。“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习近平主席常用这句话形容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交往互动。
翻看新时代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礼尚往来”的一页页,多少难忘的瞬间!是建交30周年的“云端”相会,是时逢中国新春的“冬奥之约”,是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出访选择中亚,是一次次奔赴中国出席共建“一带一路”盛会……
不到一年时间,再次踏上中亚大地。这是习近平主席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第9次中亚之行、第6次到访哈萨克斯坦。
穿过熟悉的街景,驶过巍峨的国家独立纪念碑。17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主席的车队抵达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会场——阿斯塔纳独立宫。
昂扬的礼兵打开大门,习近平主席沿迎宾毯健步走来,托卡耶夫总统微笑着上前迎接,两位老朋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海蓝色巨型屏幕上,中国同中亚五国国旗如一面面飘动的风帆。六国元首并肩而立,中国—中亚峰会第二张“全家福”就此定格。
两年前的维夏之月,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领导人相聚西安,共同擘画中国中亚合作的“西安愿景”。此次再聚首,是为回望“西安”、启程“阿斯塔纳”,为中国中亚合作接续加力,开拓新前景。
“我怀着温暖的情感忆起我们在西安举行的首次峰会,正是那次峰会为中国—中亚机制夯实了根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动情地说。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用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形容中国中亚合作。他自豪地表示:“西安峰会以来,我们在打造高效对话与务实合作平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表达着这样的期许:“我相信,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西安峰会上形成的广泛共识,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共同合作。”
……
独立宫会议厅,中国红、哈萨克斯坦蓝交相辉映,六国元首围桌而坐,形成一个“同心圆”。一个共同的命题摆在领导人面前:机制在发展,形势也在变化,如何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中国中亚关系发展作出新的顶层设计,为中国中亚全方位合作指明新的行动方向?
托卡耶夫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作主旨发言:“我们形成了建立在睦邻友好、相互支持基础上的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公正地说,伟大政治家习近平主席所领导的中国发挥了引领作用。”
这是大历史的视野——
“我们的合作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中亚精神”,揭示了中国同中亚国家正确相处之道,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这是谋未来的智慧——
“坚守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团结初心”“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格局”“打造和平安宁、休戚与共的安全格局”“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维护公正合理、平等有序的国际秩序”,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国际协作五个维度,习近平主席指明中国同中亚国家朝着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的行动路径。
2100多年前,那场“凿空”西域之旅,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物产、技艺、风俗循路而来,中国同中亚人民共同书写了“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丝路佳话。
30多年前,中亚五国宣布独立,中国率先与其全部正式建交。从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到共同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再到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同中亚国家为“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样板和典范。
步入新时代,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同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共赢、融合共生的光明之路越走越宽阔。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三个全覆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全覆盖、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跨越千年的友好史诗,积厚流光。中国同中亚的故事,是古老的,更是惟新的。
笔尖沙沙划过纸面,六国元首郑重签字。此次峰会最重要的两份成果文件正式落地。
一份是《阿斯塔纳宣言》,16个方面,6000多字。其中一段话被国际媒体反复报道:“各方一致认为,中国同中亚五国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符合六国和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地区各国人民未来,六国决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一份是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内容不长但分量很重。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这是六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托卡耶夫总统表达着喜悦之情:“我们高度赞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倡议,令人鼓舞的是,这一重要理念就体现在峰会签署的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以信相交、以诚相待。从阿斯塔纳,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再出发。中国携手中亚,正阔步走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前列。
(内容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