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渐露鱼肚白,海霞村还被一片宁静包围。一阵起床哨响起,女民兵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简单洗漱,擦拭长靴……清晨的忙碌宣告着一天训练的开始。
“稍息、立正……”6时30分,一阵清脆干练的口令声从女子民兵连的营地里传出。
我走向飘扬着国旗的广场,眼前身着绿色军装的女民兵正排成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行升旗仪式的课目练习。
“摆臂!踢腿!稳住不动!”在副连长倪佩雪的指导下,队员们一次次完成摆臂、踢腿等动作。“每一步走出去都必须是75厘米,踢出去的脚离地面25厘米。姿势整齐划一,时间分毫不差,是我们训练最基本的要求。”倪佩雪说。
早上的升旗练习只是一天训练的“暖场”,下午才是真正难熬的时候。14时30分,王琦琦准时和队员出现在营地,此时地表温度超30℃。“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脚下热气腾腾。打上一个小时的棍术,汗水能把眼睛糊得刺痛。”一班班长王琦琦已是入队7年的“老兵”,但每一次的集训对她而言仍是一次体能大检验。
劈、盖、挑、拨,一整套棍术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挥舞着木棍,耳边传来划破空气发出的气流声,让我不由有些心痒痒。我主动请缨,提出一起参与学习。
王琦琦爽快地答应了,手把手教起我来。“这是挑,这是格挡。现在迈左腿,往前劈……”没想到小小一根木棍,挥舞起来竟有点不听使唤,稍有不慎便会打到自己身上。仅是第一招的3个动作,我就练习了将近10分钟,才勉强学会了不太标准的招式。再继续练习10多分钟,一开始觉得挺轻巧的木棍变得沉重起来,手臂有些酸疼,虎口开始刺痛。“招式看起来简单,练起来还真是不容易。”我有些丧气。
“大多女民兵都跟你一样零基础,只能一点点摸索学习。”在一旁休息的李艾津见状给我递来了矿泉水,聊起了练习棍术的心酸经历。“第一次接触棍术掌握不好力道敲到自己,身上、腿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一天最多的时候打棍将近100套,到了第二周手臂都抬不起来。”李艾津今年24岁,刚刚加入女子民兵连的大家庭。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她经常在休息时间自加训练量。
如今,连队每年会开展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训练,从6时30分一直训练到晚上,还会定期邀请部队特战骨干进行教学,常态与驻地特警进行对抗演练。从开始的煎熬到成长蜕变,看似枯燥无味的重复训练,换来的是女民兵不差分毫的硬功夫以及坚强体魄和意志。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