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建放心厨房,告别“搭个棚子支口锅”

2025-06-19 22:19

来源:

消费需求在提升,产品供给紧随其后。在各地走访时,记者发现,如今的农村家宴早已不是过去“搭个棚子支口锅”的样子,而是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新餐饮模式。

安全,是办好一场宴席的底线。以往,农村家宴多在户外临时搭建场地进行加工,环境简陋、设施不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让村民吃得安心、办得放心,2018年,浙江出台《浙江省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方案(2018年—2020年)》,正式启动“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推动家宴从“露天作业”向室内规范操作转型。

自此,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公共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村活动室以及闲置办公楼等资源,掀起了一股建设家宴中心的热潮,全省共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3594个,基本覆盖千人行政村。

浙江还制定发布了《农村家宴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围绕农村家宴的场所建设、管理要求和服务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近20条详细规范。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潮都社区家宴中心的后厨,灶台、洗菜池、切配台、消毒设施等一应俱全,清洗工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家宴中心的墙上,还张贴着各类餐饮规范告示,如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安全管理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等。

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同时,不少地方的家宴中心也注重提升颜值,力求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家宴中心门口,记者看到路上铺设了长满苔藓的石板,一旁是灰瓦白墙、小溪潺潺。迈过由粗粝石基打磨的门槛,几匹被钉在天花板上、像波浪一般的红布映入眼帘,正下方对着一个铺着红地毯的小舞台,舞台背景是一排由圆形竹编簸箕装饰的窗户,古朴中透着别致。

“现在各个村里基本都有家宴中心,颜值一点都不输给酒店,后厨设施设备和人员管理也在不断提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萧山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科科长戴岑说。

在补齐场地短板的同时,浙江也将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家宴监管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人,尤其是负责菜品烹饪的乡厨。

在湖州市南浔区,当地市场监管局联合南浔区乡厨协会,将原本散落在10个乡镇的数百名乡厨,组成203个乡厨团队,确保核心责任人都纳入管理范围。除此之外,每个乡厨团队需办理营业执照,并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事件预防措施、食品采购规范、加工环境要求、操作流程、食品留样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在华丰村家宴中心,坐落着当地首个乡厨技能培训基地。为了提升乡厨的烹饪专业水平,该基地每年都会组织乡厨学习培训,授课内容包括研发新菜式、改良菜式、雕花雕刻等。通过培训之后基地会授予乡厨中式烹饪师等级证书。目前,经基地培训已有973位乡厨取得各类技能等级证书。

日益升级的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在绍兴诸暨市次坞镇白马新村,村民张大姐前段时间为儿子筹备婚宴时,果断选择了村里的家宴服务中心。“以前办酒席总担心村里卫生不过关,现在村里家宴中心价格实惠又透明,乡厨也都是培训过的,我们省心又安心。”她说。

衍生多工种,乡村烟火释放红利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宴席上那袅袅升起的烟火让不少从业者吃到了一波红利。这个在乡村田野间生长的餐饮模式,反过头来反哺村民,成为农村地区增收的“致富宴”。

陈奇师傅原来在海宁市一家机关单位食堂里当烧菜师傅,只在休息期间接乡厨订单。没想到这几年,陈师傅做乡厨赚的钱反而渐渐超过了主业,于是他直接拉起了一支职业化队伍,申请营业执照,专职接乡厨订单。如今,这支职业化队伍一年可以做2万多桌宴席,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不仅是乡厨,在海宁市,农村家宴衍生了多家配菜公司及多支洗碗、洗菜劳务帮工团队、文化演出团队、农村婚庆礼仪团队等,为近万名农民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途径。

据记者了解,海宁至少有5支洗菜劳务帮工团队,将近六七百人,年龄大多是五六十岁。这些团队和乡厨合作接家宴订单,平均每人每天可以赚300元;海宁还有4支礼仪团队,成员均为45岁以下的农村妇女,都经过了礼仪职业培训,平均每人每天可以赚480元。

虽然已有长足发展,但浙江农村家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农村家宴大多数从业者仍为家庭作坊式经营,缺乏现代餐饮管理经验和品牌运营团队,专业化程度不足。面对这些不足,浙江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完善农村家宴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在加强安全监管方面,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省的优势,尝试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湖州市打造的全省首个“农村家宴服务在线”应用平台。该平台可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家宴服务,村民在平台选定日期和办宴地址后,相关乡厨团队就会收到系统推送的《风险防控告知书》《备案登记表》,线上签字确认后同步流转至镇街食安办、村社备案。

“以前不少宴席备案上报不及时,无法实现事前指导。”南浔区练市镇建新村党总支书记钱煜芳表示,自从村里建起了家宴中心,接入‘农村家宴服务在线’应用平台,村里宴席备案,安全、卫生更有保障。

浙江还在以县为单位积极推动农村家宴乡厨协会建设,通过发挥协会作用,引导从业人员提升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成立乡厨协会47个。

不久前,海宁市乡厨协会会长马乙未带领部分乡厨前往外省交流学习,回来后他深有感触:“现在海宁乡厨的名声已经打响,经常有外地甚至外省的人来邀请我们的师傅去掌勺。”马乙未说,各地口味差异较大,海宁本地受欢迎的菜肴未必适合外地人的口味,因此应该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的菜品和做法。

在马乙未看来,无论未来产业发展如何变化,最终立足市场的关键还是技术、服务和口碑。他表示,将充分利用协会优势,不断提升乡厨的烹饪水平,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