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开栏的话:在绍兴这片江南水乡中,时常孕育出一些独特的人物故事,其人有奇有趣,其事有滋有味。
孙建民:“奇石”磨砺记
孙建民是我父辈的朋友,一位看着我长大的伯伯。一米八的高个,爽朗的笑声,有着慷慨仗义的名声。我小时候只知道他是成功的企业家,长大后才细细听说了他的故事。他经历一桩桩磨难却始终没有被打倒,反而成就了坚如磐石的传奇人生。
艰辛励志路 白手起家创业
1960年,孙建民出生在绍兴城里的题扇桥下。初中毕业后,为了支撑家庭早早去打工。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爱读书,喜欢看传奇小说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是怀着热切的希望期待着未来。
17岁时,他进入了绍兴铸造厂,成为了一名翻砂工。在他的回忆中,那是“最苦最脏的工作”,需要在1400℃的锅炉旁,将模型细细铸造打磨,汗水总是浸透全身。但他的个性很要强,说一不二,又积极主动,有事总是第一个往前冲,默默承担起不少责任,像一块大石头般坚韧可靠。在不断努力下,他成为了班长,还多次获评工作先进、积极分子,22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83年,他在市里接受表彰时,被安排住在绍兴饭店。他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后吓了一跳,怕自己身上常年的油污弄脏床单。
“那时候的我电梯也不会坐,第一次吃自助餐,不敢多吃,怕吃得多人家嘲笑,最后只喝了一碗粥,手里攥了一些肉松回家带给母亲。”如今,他已经可以坦然地说出当年的窘迫,但那时少年的自尊心像一株小芽不断萌发生长,也让他不断强大,提醒着自己要努力奋斗,拼出一条路来,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年轻的孙建民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跟着亲戚顺手做了一些皮鞋服饰生意,赚了第一桶金,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他放弃了家里的相亲,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喜欢的工友结婚生子。事业与爱情似乎都不断向好,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第一个玩笑。那一年,三十出头的他意气风发,但就在大年初一那天,不满8岁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突然的噩耗让他崩溃,多次想跳山自杀,幸好被亲友们拦下。
之后,他被调去了厂里的物资供应科。供应科负责生铁等各类原料采购,原材料包装上有不少英文,他不断钻研,学习各类知识,又广泛与各界人士交流。他的个性如石头般倔强,自己认定的事就会勇往直前。
在供应科工作4年后,他离开了工厂,学习贸易知识和做生意,一步步越做越大。2002年,他成为绍兴市信兴贸易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业务涉及煤炭、金属、石油等行业。有次他去山西跑业务,为了谈成生意硬着头皮喝了整整两斤白酒。拼了命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创业真难啊,特别是年轻时,没有人际关系,也没有经济支撑,完全要靠自己打拼,困难太多了。最关键的还是心态,面对困难不能破罐子破摔,要一次次站起来。”孙建民告诉我了几条“人生秘诀”: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勤奋,无勤奋皆空谈;二是诚实,只会吹牛撒谎的人,哪怕一时赚钱,最终也一定会失败;三是机遇,要对社会动态、国家政策有灵敏嗅觉;四是要有灵活性,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盲目听从他人。
当日子又一切趋好,年近六十的他即将享受天伦之乐时,没想到挚爱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再一次陷入了失去至亲之人的痛苦,生命呵,苦涩如歌。他向我坦诚当时的心路历程:“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暴自弃、拿钱挥霍,还有一种就是继续做点有意义的事。我想,妻子希望看到我越来越好。”于是,他将难过的心用忙碌填满,投身收藏、公益,宛若重生。另一段动人的故事开始了。
建造藏石园 坚守文化情怀
这两年,由孙建民策划,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两届藏石文化展广受好评。一排排形态各异的藏石大气地陈列着,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他提供了不少精致的老石件。
一名来看展、满头白发的老人感叹:“这是我梦里的场景啊。”孙建民听得热泪盈眶:“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想打造的梦,绍兴人童年里,总有不少老石头陪我们长大。”
在越城区云东路上,孙建民更是精心建造了一座藏石园,别有洞天的老石世界里摆放着数百件老石器,石墙、石台门、石桥、石柱、石板、石墩、石凳、石栏、石缸……石上还有麒麟送福、双狮戏球、梅兰竹菊、篆刻书法等纹饰。不管是房屋建筑中,还是日常生活里,或者作为文化摆件、历史记录,石头仿佛最好的寄托物,它厚重地承载着一切,又无言、不争。陆游也偏爱石,曾写:“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我还想起了绍兴有不少令人震撼的大石佛,佛在石中,石在山中,山在心中,石头本就是颇能“修心”的。
“绍兴最重要的两种石雕原料是东湖石和羊山石,你看东湖石里面有粗糙的彩色花斑,羊山石就光滑细腻很多……”孙建民热情地带着我逛着藏石园,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提到自己的心头好,滔滔不绝。
曾经,他的想法是把东西留给女儿,以后当她看到这些,会有一种美的享受。但他现在觉得更应该拿出来分享、交流,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感受这份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如今,这里是省市区三级收藏界的交流采风基地,还是一个公益的展览园,许多爱石之人都会前来一饱眼福,探讨石文化。“这块石我上门求了好几次,对方才愿意割爱;那石墙是去年收来的,应该有上千年了,上面还刻着许多奇异文字,我邀请过很多专家前来破解。”……在他的讲解中,我看见了无尽的历史。
其实在收藏领域,他最早涉及的是书画,买了不少本土书画家的大量作品,即使不会升值,他也可以为支持本地文化发展而投入。从书画到瓷器再到石器,他的收藏越来越“重”。爱上藏石是在2010年左右,当时城市拆迁,绍兴许多老石板被拆除,被便宜地处理掉,卖往外地。孙建民感到很可惜,于是他想通过收藏,保存绍兴的石板文化。2023年,孙建民受市收藏家协会委托正式组建藏石专委会,把全市爱石玩石的藏友召集起来,如今专委会日渐壮大,他个人收藏的老石件也越来越增多。
“我搞收藏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文化的敬重。收藏不只是爱好,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更是希望通过收藏,能守护传统文化。”与许多以藏养藏的商人行为不同,他是只买不出的,是打心底里热爱这些藏品。
孙建民还是市越商研究会联席会长、市围棋协会副会长,资助甲骨文学会等众多文化研究组织成立,做了不少公益事,投入一笔笔资金帮助弱势群体。“我计划接下去继续做公益,打算成立围棋基金会,给予有天赋的孩子们一些资助,鼓励他们坚持梦想。”他兴致勃勃地规划着。
一块美丽的“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历经数万乃至数百万年的岁月沉淀,经过风化的吹蚀磨砺,经过雨水的侵蚀冲刷,又要经过后天匠人的悉心雕刻。正如孙建民的人生,足够有分量的“沉重”,沉甸甸的成长路,沉甸甸的不屈骨,沉甸甸的热诚心。亦像他幼时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