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开栏的话:在绍兴这片江南水乡中,时常孕育出一些独特的人物故事,其人有奇有趣,其事有滋有味。
傅金可:捕捉永恒瞬间
几年前,想必很多人都看过那张流传广泛的“鞠躬照”吧!于是,当朋友向我介绍照片的拍摄者傅金可时,我马上约了她采访。这位摄影师主职也是医生,用了10多年拍了几十万张照片,其中占比最重、最特别的便是一组组医者故事,这一路走来,值得记录的不只是出色的作品,更是她精彩的人生。
出身中医世家
用摄影宣传中医
我一直觉得摄影是很奇妙的事,与过多修饰的文字、绘画不同,它要拍下最真实动人的时刻,成为一种独特的“时光暂停术”,这种暂停的能力,似乎也在傅金可身上起了作用——虽然年近六旬,但整个人气质优雅、活力满满。
1969年,傅金可出生在柯桥,从小在爷爷家长大。这是一个中医世家,老台门前面的药堂经常飘来药香,爷爷喜欢古诗、书法,还在上海做过编辑,抗日战争时,回到绍兴继承父业开起了中药铺。傅金可幼时早慧,热爱文艺。爷爷教她读书识字,告诉她要怀着探索的心,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我哥哥已继承了中医,传到这辈都是五代中医了,所以我想换个行当吧,但冥冥之中还是跟医有关。”1988年,她从绍兴县卫校检验班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柯桥的医院,之后各地辗转,最终来到当时的绍兴第四医院(即现绍兴市中心医院的前身)工作,成为一名检验科医生。这份工作不太需要与患者打交道,每天面对红细胞、白细胞,但为了准确的数据,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此时的傅金可,似乎没有想过到底该往哪里探索,如何见识世界的多姿多彩。
日子波澜不惊地度过,直到2010年落下一颗命运的石子,她的生命起了涟漪。经朋友介绍,她接触到了摄影,买了相机开始正式学习,从此踏进了摄影圈,到如今已有11年。她告诉我,她拍过无数的山水,拍过春花夏虫秋叶冬雪,用镜头定格了许多美丽风景,也拍过不同的人物。不过一直未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直到2018年,加入摄影协会举办的工作坊,她认识了老师、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芯克后,让她打开了一扇窗。照片到底要怎么拍?如何从风光到人文,如何在客观的摄影中投入人的感情,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的中医组照也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认可:“很好,继续拍下去,不断深入,把中医的文化表现出来。”
“虽然没有当中医,但我心中一直热爱中医文化,于是用摄影去表现,我的堂侄女还在写中医题材的网络小说,我们希望用摄影的方式宣传,让大众更加熟悉并爱上这门传统国粹。”她的初心一如50年前,那个小小的还未及药台高的女孩,却留下了一生的羁绊。
这些年,傅金可跑遍了各大中医院、大药房和生产厂家,从中草药的采集到中药的制成,从针灸蜂疗火疗到各种民间偏方,还跑到省级医院寻访国医,她用情用心,拍摄了数万张中医的照片,努力让作品有冲击力和深入感。
她与我分享了不少拍摄故事,像一次去拍蛇,在炎炎夏日前后拍了3次,蛇酒属于一个独特的中医元素,蕴含着民间的养生理念,于是她一次次克服近距离接触蛇的恐惧,不单是辛苦,更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幸好最终画面十分出色。还有蜂疗,她在医院里反反复复观察,如此小的针,如何在要镜头前展现,最后她买了微距镜头,通过镊子等工具,拍到了满意的镜头。
所有的业余时间,别人用来逛街、刷手机,她全部投入到了摄影之中,每个深夜还在琢磨拍摄技巧与构思,每年她会拍满1个T的内存,现在已装满10多个硬盘,里面存着几十万张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医在民间》《国粹中医》《中医物语》等一组组关于中医的专题照片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浙江省摄影艺术展等。国展是行业内最高等级的权威展览,看到自己的作品挂在展厅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真真正正意识到,原来这就是该前行的那条道路。
一张照片火遍全国
热爱更加坚定纯粹
人生的转折又一次降临,一场疫情,深刻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特别是全国医护人员,他们不分昼夜坚守岗位,跟疫情做斗争。
“总要有人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傅金可所在的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后,她成为了第一批前往一线检验的医生。到岗后她就想,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想办法去记录这些勇敢的“逆行者”。在忙完本职工作后,她放弃休息,凌晨3点半就去医院,晚上12点还在医院,累了直接睡值班室。一次次靠近医生和患者,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累得满头大汗却依旧专注的神态,以及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最终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影像资料。
2020年2月22日下午,她一生都无法忘怀。当天听说有隔离病房患者康复出院,她随即拿起相机匆匆赶去。当时不少亲友都劝说她不要再拍了,容易被感染,但面对重要的时刻,她的镜头必须在场。当天下午共有3名患者出院,等她赶到时,其他两名已经离开了,剩下的患者是一名3岁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看护,当天治愈出院了。当时大家在门口等车,护士长陪着孩子在玩耍,爷爷、奶奶一直在感谢医生,聪明的小患者随即给护士长阿姨鞠了一个躬,护士长随即还礼,她立马拿起相机抓到了这一温馨时刻。她有直觉,这一幕非常值得记录。
但后续的发展,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完全没想到会火起来,甚至不是我自己对外发布的,只是将照片发给了同事。”有人找出百年前浙二首任院长梅藤更医生和小患者鞠躬的照片,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给观者带来更大的震撼。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成为了一张轰动全国的网红照片,网络点击量达到3.6亿次,还在《人民日报》公益版整版刊登。
“那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媒体都打来电话,有些甚至是大半夜。”傅金可说,经历了一场“出名”,但她只想安安静静、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中,不是为了名利褒奖,反而是这些夸奖,让她更加坚定地走向纯粹,避开纷扰的声音。
如今,她仍在忙碌中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拍摄身边的医务工作者。在摄影路上,总是有很多突发事件,傅金可时常没法准时用餐,随手抓起零食面包奔波在路上。我忍不住笑着调侃:“这很像我们一线记者,随时要跑出去。”她也笑起来:“是啊,但我没有工资,全凭一腔热爱。”
“热爱”,这个词在我们的对话中出现了很多次,也在我这个专栏中出现了很多次——这些看起来“奇怪”“不务正业”的人们,值得尊重,因为在这繁杂迷茫的人世间,找寻到自己的热爱并长久坚持,是多么难得的事。
提起未来规划,傅金可表示,中医的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故事会始终坚持拍下去,同时她也会努力挑战自我,参与到更多有社会价值的选题中去。她有过不少记录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比如《时尚柯桥,国际纺都》《小山村的亚运梦》等,去年还拍摄了一组《铿锵玫瑰绽芳华》,关于12名柯桥区的优秀女性,展现出动人的女性力量。
十年悟道,她觉得好的照片“既要一目了然,又要深不见底”,拍摄专题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其中慢慢领悟。当然,她也遇到过不少荆棘和困惑,于是摄影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好处”,能够让人忘掉烦恼,沉浸到快门下的世界。再过两年退休后,她计划去全国各地旅行,边走边拍,爷爷让她去看看更广阔世界的话语似乎还在耳畔。
所有值得纪念的时刻,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人会老去,但岁月长留。她捕捉流动的时光,凝铸成永恒的诗篇。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