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伢俩老嫫摘青梅,半个月工夫,工钿发了6944.5块,真当好哉,安饭要青梅酒加一碗!”绍兴柯桥区王坛镇东村村青梅产业园游客中心门口,76岁的孙招水领到厚厚一沓现金,笑得见牙不见眼。
6月17日上午,“松盛园共富青梅采摘报酬兑现日”活动在东村举行,浙江松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带着现金、点钞机、采摘登记账簿,集中为村民们发放有偿采摘共富青梅的报酬。从9点钟开始,村民们拿着身份证和采摘数量记录纸条,纷纷来到发放现场,自觉排队,逐一领取相应报酬。
东村村民温小毛今年75岁了,身子骨十分硬朗,平时与老伴在家种些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他家有100多棵青梅树,往年自己养护管理,也就2000多元收入。今年,他家的青梅都流转给“松盛园”了,单是流转费就收到了2000多元,与往年的全部青梅收入持平。5月上中旬,他与老伴、两位亲戚一起为松盛园采摘共富青梅,10天时间一共摘了七八千公斤,收入10391元。“这个收入比自己种青梅多了许多,青梅真当成了共富梅,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都说好!”温小毛十分满足。
王坛镇东村村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称号,拥有国内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梅园。今年2月,浙江松盛园食品有限公司与东村村签订“乡村共富协议”。根据协议,从今年开始,“松盛园”全面收购王坛镇东村近2万棵青梅,先期按照每棵青梅树20元的标准支付订购金。同时,“松盛园”还对标全球农业及生态最高标准,组织梅农按有机绿色要求进行养护;5月份青梅成熟时,“松盛园”继续聘用当地村民进行有偿采摘。
据统计,这次共有来自东村、蔡岙、刀坑等几个自然村的162名(户)村民参与了共富青梅的采摘、运输,收入最多的村民领到了一万多元的报酬,最少的也有二三千元。从2万棵青梅树流转,到施有机肥、人工除草、专业养护,再到聘请村民有偿采摘,这三笔钱加起来,实实在在地为东村村民增加收入140万元。
“通过和松盛园公司的合作,东村村盘活了青梅基地里的2万棵青梅树,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东村村党总支书记蔡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带来专业技术,规范青梅养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用做熟了的农业技能务工赚钱,这不仅是增收,还为‘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模式积累了经验。”
为提升王坛有机青梅价值,“松盛园”还同步开发了青梅腐乳、青梅酒、青梅酱等产品。“青梅收购价为2.4至2.6一公斤,但一瓶青梅腐乳零售价可以卖到22元,青梅酒375毫升可以卖到十五六元。”浙江松盛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傅茂祥介绍,目前首批1万瓶青梅腐乳已在各地商超上架,陆续收获好评和订单。
“接下来,王坛镇将统筹升级‘香雪梅海’‘云端丹家’两大网红IP景区,构建‘1链引领×3产支撑×双IP引爆×N态融合’的产业体系,搭建‘一环串联、双核驱动、六村协同’全域发展格局,打造踏雪寻梅共富片区,实现片区化、组团式发展,让青梅、茶叶、生态稻米等成为兴村共富的产业链条,力争打造‘特色农业强镇、长三角农旅目的地’。”王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裘一倩 文 章斌 摄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