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得知徐锡麟和秋瑾是绍兴老乡,14日,江苏无锡游客刘先生夫妇慕名而来,实地了解这两位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并通过网上预订入住由何廉臣故居改造的“花筑·绍兴印岩寓庐”民宿。得知夫妻俩旅行目的,民宿主人何成荣翻开《绍兴古城台门故事》一书,津津有味地介绍起来:“跟这两位革命志士有关的老台门有三座,分别是徐锡麟故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彼此间有些距离,适合慢慢参观体验。”
十余年来,身为“越医三杰”之一何廉臣后代的何成荣,历经收回产权、开办民宿、制作游线图等阶段,让老台门活起来、火起来。
祖业“收回来”到“活起来”
离仓桥直街几步之遥的宣化坊34号,是何廉臣故居,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台门。今年50岁的何成荣在这里出生、长大并生活至今。“我小时候,台门内有七八户人家,姓氏不一,产权多样。而300多平方米的建筑,我家只有30多平方米。”他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成荣渐渐有了念想:老台门是祖辈留下来的唯一家业,作为越医世家后代,有责任把它保护好。2000年前后,恰逢政府部门按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原则对仓桥直街进行保护修缮,看着家门口的老街焕然一新,与自己生活的台门破烂不堪形成鲜明对比,他五味杂陈。
“只有产权属于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祖业。”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反复跟台门里的邻居做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该买的买,该赎的赎。直到2002年,最终把整座台门的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跨过了“保下来”这一步。此后十余年,他同样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请来市名城办专家实地指导,对台门予以修缮,像“宝贝”一样伺候着祖业。
百年老台门迎来新生。从保护向利用转变,源于政策的催动。2021年,《绍兴市名人故居激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用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激活名人故居,培育出独特的无法复制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韵味。”看着文件内容,何成荣激动不已。他心里清楚,自己生活在名人故居里,把富余空间利用起来,可以让自家的老台门“活起来”。
说干就干。他对台门布局进行调整,光装修就花了100多万元。当然,装修更是保护,每处立柱、花格等木结构,挖掉破损处,填补新木料;木料间不使用钉子,全部采用榫卯结构。装修完成后,老台门变身“自住+民宿”双向功能,且民宿取名充满越医元素,“印岩寓庐”是何廉臣对老宅的谦称,常春藤、墨旱莲等6间客房名称取自药材之名。
讲好故事老台门成“活力场”
借古城文商旅方兴未艾之势,又毗邻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之利,民宿于2023年5月开业后,生意特别红火,平日入住率保持在80%左右,节假日“一房难求”。最初,何成荣想法简单,他整理了何廉臣以及越医的相关资料,并跟中医专家开发了艾草枕头、香囊等文创产品,以增添民宿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随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涌入民宿,何成荣发现他们诉求多种多样,且对绍兴台门与名人的兴趣点不一样,自己提供的服务远远不够。的确,一座台门一段故事,老城区八大历史街区的名人,隐藏在一座座台门里。讲好台门故事,其实就是讲好绍兴历史文化。
去年下半年,市名城办编撰的《绍兴古城台门故事》让何成荣如获至宝。“这本书记录了古城200多个台门的结构及现状、名人与台门的故事等细节。”每次有游客想参观哪座台门,他快速翻出对应的页码,讲述台门背后的细枝末节。
台门间如何更好地游览?何成荣还专门制作了两个版本的游线图,并通过实地丈量,把景点间的距离标注在游线图上。这段时间,他又跑遍各大景区,把景区内不同景点的二维码拍回家,然后打印整理出《游名城绍兴,听越州故事》宣传册,名人轶事、历史典故、遗迹遗址等100个景点故事,汇集成册,方便游客以电子版形式“带回家”。
采访时,刚参观好蔡元培故居的山东游客张先生回到民宿休息,他兴奋地说:“何老板准备的旅游线路、台门故事等资料很实用,我们边参考边参观,省时又省力。”我市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说,何成荣在探索台门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尝试,这是激活名人故居的鲜活样本。
眼下,随着宣化坊附近的范文澜故居开放、徐光宪故居修缮启动,何成荣信心更足,他说:“更多名人故居保下来、活起来和火起来,会让古城越来越有韵味,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