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承办的绍兴公用事业集团劳模工匠培训班成功举办,通过培训,学员们收获颇丰,这也正是此次培训最大的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保障城市运行 增进民生福祉
水务产业公司农村污水分公司副经理
“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绍兴工匠 傅志刚
在“三个精神”感悟、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也获得了一些感悟,要为助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公用事业产业工人队伍,为保障城市运行、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三个精神”引领,筑牢劳动价值根基。作为新时代劳模工匠,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在公用事业岗位上,需以“三个精神”为标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劳动观,将个人成长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匠心铸品质,以实干促发展,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在民生服务中落地生根。向“新”而行,激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动能。在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要聚焦“新”字做文章,更好搭建技能提升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新型学徒制等模式,推动职工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型,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让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在推进技术革新时,既要瞄准智慧水务等前沿方向加大数字化改造,也要传承工匠精神,在管网维护、设备检修等细微处精雕细琢,实现科技应用与工匠技艺的有机统一。
扎根维养一线 践行工匠使命
水务产业公司养护分公司维养科班长
浙江工匠 章东升
培训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更是一声行动的号角。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排头兵”的一员,我将以“三种精神”为帆,以“新质生产力”为桨,与我泵站维养一线12年的工作实践深度融合。在智慧水务建设的星辰大海中书写属于产业工人的时代答卷。以“三种精神”为灯,在污水池中点亮匠心。劳模精神教会我担当,工匠精神教会我精益求精,劳动精神锤炼我意志,劳动的价值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的使命。绝知此事要躬行,技术精进永无止境。如授课老师所言: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热爱。向“新质生产力”进军,让传统维养焕发智慧光芒。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解读和在浙江一舟电子科技的数字化车间,我看到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让我认识到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有专业化的创新能力。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的技术突破,而是源于对“麻烦”的持续较真,是将“持续较真”态度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生动注脚。以“青蓝传承”聚力,在薪火相传中激活队伍动能。作为班组长讲好“劳模工匠故事”让“三种精神”可知可感,当好“技术火种”系统梳理泵站设备维养、应急修理等实操经验帮助青年职工成长,带好团队“育匠心”在工作中探索发现维修中碰到的难点。
作者: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