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于陈慧,是重要的精神出口,是身体发肤式的记忆刻画,与生活和解然后再奋力地飞扬出去;同时,这也昭示了她文学的气质,来自平凡、琐碎、悲欣交集的基层人生,一种扎根于世俗的命运和地上的故事的劳动者、亲历者的笔墨。
她始终写家里人、家外人,乡下乡气乡情,没有专业写作的炫技,无意宏大的叙事建构。她的写作,不是对生活的“再现”,而是对日常的“再认识”。她描写人物的命运常常是安静而缓慢地展开的,缓慢背后潜藏的是对命运不可控性的冷静认知。
这种认知不是知识分子式的洞察世界,而是劳作女性在琐屑生活中积攒下来的情感哲学。她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位去讲述菜场的“他者”,而是以自身的经验、善意、同情,写下那些常被忽略的女性、家庭、社区与小城镇的温度,真实地补足了当代文学对基层、边缘生活的叙事空白,构成了一种朴素的人民文艺。
“素人写作”在当下并非偶然,而是新大众文艺逻辑下的一个自然结果。网络平台的普及、出版门槛的降低、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带来的可见度,改变了作者的成名路径,也重新定义了“文学”的权力结构。陈慧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个典型,却为“文学的可能”提供了一种人民性的证据。
虫子也和人一样,有善恶之分。善的虫子居多,它们敏感柔弱,没有伤人之心,小心翼翼地从我们身边经过,又小心翼翼地潜进草丛里。有时候,它们也会摸进帐篷里,这里转一转,那里停一停。大概觉得我们这个不透气的组合房子远不如它们自己的露天世界那么惬意自在,很快又循着亮光,头也不回地爬了出去。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