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住湖塘街道的李女士发现,7岁的儿子轩轩(化名)上唇外翻、牙齿前突,活脱脱一个“小龅牙”。不仅如此,轩轩晚上睡觉还打呼噜,听力也出现了问题。李女士带孩子来到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检查后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由于轩轩腺样体肥大导致的。
腺样体肥大,这个被90%家长忽视的“成长杀手”,正悄悄影响2-12岁儿童。它像潜伏在鼻咽部的“隐形刺客”,当反复感冒、过敏诱发炎症时,腺样体就会肿胀变“胖”,堵住孩子的呼吸道。
哪些临床表现可能是腺样体肥大?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张雨霖介绍,睡觉时打呼噜、张口呼吸,就像小金鱼吐泡泡一样;孩子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牙齿前突、嘴唇变厚、表情呆滞等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预警。张雨霖强调:“长期缺氧会让大脑供氧不足,我们接诊过10岁孩子因记忆力差被误诊为多动症,实际是腺样体肥大导致海马体发育迟缓。”
无独有偶,柯桥街道8岁女孩彤彤(化名)因听力下降来区妇保院就诊,检查发现腺样体堵塞85%,长期鼻塞导致中耳炎。经手术,术后3天听力恢复。“目前临床常用鼻咽部内窥镜检查、鼻咽X线片、鼻咽部CT以及睡眠呼吸监测,来评估腺样体的病情和程度。腺样体堵塞小于等于60%为轻度通常无需干预;61%-70%可能伴有睡眠打鼾或张口呼吸,需结合症状评估;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大于等于80%,气道会显著狭窄,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颌面部发育异常。像彤彤就属于重度阻塞,需要手术干预。”张雨霖说。
张雨霖建议,对于轻度患儿,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或颗粒口服局部用药,配合生理性海水鼻喷器喷鼻,也可以通过中医穴位帖及小儿腺样体推拿来治疗。而重度患儿建议手术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