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协力同绘“山海”共富好风景

2025-06-09 08:56

来源:

柯桥经开区浙江宇越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光学膜项目自今年2月正式点火投产后,生产车间每天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绍兴柯桥区与衢州江山市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启动的首个项目,也是全省山海协作“产业飞地”首个百亿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80亿元,进一步促进两地合作双赢。”宇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山海不为远,协作出新篇。大自然赋予之江大地斑驳错落之美,但区位导致的发展落差一度较大。为打破这一局面,2003年浙江省委全面启动“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

20多年来,绍兴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决策部署,创新以“飞地+”模式为牵引,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机制创新,通过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带动全民增收。

“产业飞地”建设是山海协作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持续推动“产业飞地”项目向高端化、集群化跃升。

当前,我市滨海—开化、滨海—仙居、柯桥—江山、上虞—文成四块“产业飞地”齐头并进,已累计吸引固定资产投资超61亿元。其中,柯桥与江山共建的百亿级产业园引入投资100亿元的宇越光学膜材料项目、投资53亿元的建信佳人绿色再生新材料等龙头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可带动就业近万人,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滨海新区与开化、仙居共建的飞地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累计落地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山海协作对于推动全民增收,尤其是对促进协作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具有多层次、深远的意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宋潞平说,一方面,从“输血”到“造血”,更注重培育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居民创造持续增收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技能提升、产业支撑、市场对接,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收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具体协作中,我市积极搭建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桥梁,实现优势互补。绍兴滨海新区聚焦“飞地经济”政策瓶颈,联合开化县、仙居县的税务、发改部门共同签订《绍兴滨海新区“产业飞地”税收征管与服务协同框架协议》,实现项目“招引—落地—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破解企业资金压力,形成“政策输血+产业造血”良性循环。柯桥、江山两地开发区则成功签订了《“山海协作产业飞地”项目共建协议》,明确由双方国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开展合作运营,进一步保障落户项目建设要素。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拓展“飞地+”外延,创新“飞地+产业链”模式,通过打通“研发在飞地、生产在山区”协同通道,将山区资源禀赋与沿海技术市场优势深度融合,推动两地居民致富增收。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开化产茶历史悠久,全县茶园面积超12万亩,从业人员超7万人,但茶叶销售却一度受阻。为此,越城区在府横街开设了农产品展销馆,“开化龙顶”等一批开化产的茶叶进馆展销。“通过展示开化县共富协作项目的农产品,不仅为当地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销售的平台,更为开化农民增收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越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越城区还组建云舟帮扶直播团队,通过100余场直播,助力擦亮开化消费金名片,打响“钱江源”品牌。

“山”与“海”优势互补,同向发力,让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累计通过品牌共建、电商直播等渠道助销山区农副产品4400万元,带动15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超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文旅、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争取在多领域合作上求突破,从而实现从‘输血’增力到‘造血’强本,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推动全民共富增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