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孝顺下管镇

2025-06-04 09:37

来源:

下管是上虞市东南边缘的一个山乡小镇。时光的年轮赋予它“千年古镇”的称号,据史书记载,下管于宋熙宁年间(1070)置乡,民国二十一年建镇,一直是虞南重镇、商贸重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虞是孝德之乡,虞舜、曹娥孝德感天动地,下管与之一脉相承。

这里就流传着一个关于下管子孙徐强至孝的故事。

在时局动荡的旧社会里,他与祖母、父亲和从小做童养媳的母亲相依为命。在徐强3岁时,家中负债累累,难以度日,徐强的姐姐、妹妹在断奶后就送给人家去做童养媳。母亲在走投无路中,忍痛离家去上海当奶娘。开头两年,母亲还寄些钱和衣物,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母亲随东家逃难到定海沈家门做保姆,从此再无音讯。

徐强从小没有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没有衣服、鞋穿,就赤膊赤脚去上学。他逐渐长大懂事后,对母亲愈发想念,立誓一定要找到母亲。1955年4月,21岁的徐强突然收到下管福春堂药店转给他的一封信,这封信寄自浙江省乐清县的一个上五宅村,信是他母亲寄的。

有了母亲在乐清的消息,徐强欣喜不已,此时他在部队。他立即把母亲当年离家和失去联系18年的情况和自己想去找母亲的想法,向部队首长汇报。首长批准他先去信与当地人民政府联系,了解清楚母亲情况。

不久,从乐清县地方政府寄来的调查材料中知道了母亲的情况:原来,母亲在定海沈家门做保姆时,曾多次有信、钱和衣物寄到下管家里,但得不到徐强父亲的回音(徐强父亲确实没有收到信、物),母亲以为丈夫对她无情义,不要她这个人了。母亲在外生活十分艰难,后来与一个在码头当搬运工的黄伯伯相识而结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两人从沈家门回到黄伯伯的家乡乐清上五宅村落户。

徐强得知母亲有回家的想法,他便与黄伯伯协商,也得到他的体谅和同意,办理了离婚手续。1956年10月,徐强将母亲接回下管与父亲团聚。当时父亲对母亲怨气未消,认为她一走十八年,对父子俩的生死不闻不问。徐强一边劝慰父亲,并请人劝导父亲并向邮局查询,父亲才消除了对母亲的误会,从此言归于好。

徐强于1957年患关节炎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到上虞医药公司工作。父亲于1958年突然患视网膜脱落,双目失明,全靠母亲料理。后来,母亲病逝。徐强将双目失明的66岁老父亲接到百官,父亲大小便失禁,又有咳嗽多痰,老年性皮肤搔痒等症。徐强和妻子细心服侍29年,换洗衣裤,毫无怨言。父亲于2003年病逝,享年95岁。

下管后代,徐氏子孙,自始祖始,以孝德为立足之本,为教化后代之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这里经久不衰……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