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艾草、菖蒲,置“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和雄黄酒,这是古城人们过端午节的必备。但在我的老家皇甫庄,还有一样东西是一定不能少的,那就是红苋菜。
苋菜有红苋、绿苋两个品种。红色象征驱邪纳吉,寄托“生活红火,逢凶化吉”的愿望。老家人还认为,夏季易染病,红苋性凉可“解毒热”。
回想起小时候的一年端午,早上,我还没起床,母亲就推开房门对我说:“今天端午,你去地里拔一把红苋回来。”
皇甫庄人过端午节很隆重。特别是母亲这辈人,他们最在乎传统味,不管有吃没吃,有些礼仪是万万不能忽略的,像划龙舟、吃“五黄”、裹粽子、炠巧果,蘸雄黄在孩子脑门上涂“王”字等。
听到母亲的吩咐,我立刻出门,可是找遍了田间地头,没有找到一株红苋菜。母亲见我空手而回,脸上现出些许失望。“我与你一起去找。”母亲说着,一把拉住我的小手。
苋菜是一种贱生植物,种子粘着泥土就会生长。只是红苋比绿苋长得慢,村子附近的田地里,经村民地毯式搜索,早已一片精光。我和母亲去了较远的地方,弓着身子像探雷一样寻找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凑足了一碗的量。
“端午的东西基本齐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还变戏法似的拿出家里珍藏的雄黄,不识字的她在我的额头上写了一个端端正正的“王”字。
在皇甫庄人的心中,“王”字形似老虎额头的纹路,而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它的威势被认为能震慑邪祟,通过画“王”,隐喻为孩子“借虎威”避灾。
不过,母亲看重的还是红苋菜。她说,种田人免不了淋雨,但端午节吃了红苋,雨淋就不怕了。
午饭时,母亲将红苋菜分给我们,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立夏之后,绍兴多雷阵雨天气。有一天,村里人正在插种晚稻,天空忽然雷声大作,大家来不及避雨,豆大的雨点就从天上撒下来砸在人们身上。第二天,队长点名时,发现如心和如意两兄弟没有出畈。一问,才知道两兄弟被雨淋了躺在家里发高烧,他们的母亲坐在自家门槛哭泣自责:“都是我的错,端午节,我们没有吃红苋菜。”
端午节吃红苋菜到底能不能避邪祛毒?如心如意两兄弟雨淋得病也许只是一个巧合。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苋菜还真能“扶正袪邪”。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六苋,并利大小肠。”端午时值初夏,天气渐热,细菌滋生,蚊虫出没。在古人看来,红苋菜不仅能够通润肠道,排出体内毒素,还能趋吉避凶,祈求康健。
又是一年端午节。如今,菜市场里到处堆满红苋菜。我想,端午食红苋这一习俗,不仅整合了文化信仰与自然节律,而且体现了传统节日中饮食与文化的智慧。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