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后,我决定留下来和企业共成长。”近日,在浙江科恩实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郝凯新正带领团队研发新项目。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他于2021年通过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入驻科恩。两年间,他不仅助力企业完成实验室高性能通风柜多项技术优化,还顺利完成了硕士论文。
郝凯新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新昌,一批批研究生正围绕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住企”开展科研攻关,背后还有高校导师团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实现了学习、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结合。
这一模式的兴起,源于新昌县破解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困境的迫切需求。为精准匹配实用型人才,自2017年起,该县便与浙工大、浙理工、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全省率先打造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积极借助“外脑”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能力。
截至目前,新昌县已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250多名,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280多个,实现经济效益超12亿元。该模式还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者: 编辑:严心愉